遗穟
【拼音】:yí suì
【结构】:遗(半包围结构)穟(左右结构)
【繁体】:遺穟
词语解释亦作'遗穟'。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犹馀粮。
引证解释⒈见“遗穗”。
汉语大词典见“遗穗”。《汉语大词典》:遗穗(遗穗) 拼音:yísuì亦作“遗穟”。(1).指收获农作物后遗落在田的谷穗。《列子·天瑞》:“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张湛注:“收刈后田中弃谷捃之也。”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宋郑侠《醉翁行赠黎师醇》:“愚闻天道高远不容人测度,无奈人能乐其乐,故有鼓琴重围,行歌遗穟,浩然充塞,不以世俗琐屑累寥廓。”金元好问《十月四日往关南》诗之二:“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收获时有遗穗可拾,平时呢?自然只好吃草根或者讨口了。”(2).犹馀粮。清汤右曾《谷贱行》:“问之市人笑卢胡,家有遗穗无逋租。”
其他释义1.见'遗穗'。
读音:yí,wèi
[yí]
[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 wèi ]赠与;送给:~之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