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书空
【拼音】:yīn hào shū kōng
【注音】:一ㄣㄏㄠˋㄕㄨㄎㄨㄥ
【词性】:成语。
【简体】:殷浩书空
【繁体】:殷浩書空
词语解释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殷浩书空[yīnhàoshūkōng]⒈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
引证解释⒈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引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综合释义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
网友释义殷浩书空(yīnhàoshūkōng):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汉语大词典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除名为民,在信安,常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后以“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国语辞典晋代殷浩受命率军荡平关河,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后征姚襄兵败,遭桓温奏劾,废为庶人。口无怨言,惟终日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事情怪异,令人不可思议。殷浩书空[yīnhàoshūkōng]⒈晋代殷浩受命率军荡平关河,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后征姚襄兵败,遭桓温奏劾,废为庶人。口无怨言,惟终日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事情怪异,令人不可思议。引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九·居室·厅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成语解释殷浩书空
辞典修订版晋代殷浩受命率军荡平关河,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后征姚襄兵败,遭桓温奏劾,废为庶人。口无怨言,惟终日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传》。后比喻事情怪异,令人不可思议。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九.居室.厅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晋代殷浩受命率军荡平关河,以平定中原为己任。后征姚襄兵败,遭桓温奏劾,废为庶人。口无怨言,惟终日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后比喻事情怪异,令人不可思议。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九˙居室˙厅壁: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流水不鸣而似鸣,高山是寂而非寂。坐客别去者,皆作殷浩书空,谓咄咄怪事无有过此者矣。◎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
读音:yīn,yān
[yīn]
[ yīn ]1. 富裕,富足:殷实。殷阜。殷富。
2. 深厚,恳切:情意甚殷。殷切。殷勤。
3. 众,多:“士与女,殷其盈矣”。
4. 盛,大:殷祭。
5. 中国朝代名,商代的后期,由盘庚起称“殷”:殷墟。
6. 姓。
[ yān ]1. 黑红色:殷红。
读音:hào
[hào]
(1)(形)浩大:~繁。
(2)(形)多:~博|~如烟海。
读音:shū
[shū]
(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
(2)(名)字体:隶~。
(3)(名)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
(4)(名)书信:家~。
(5)(名)文件:说明~。
读音:kōng,kòng
[kōng]
[ kōng ]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 kòng ]1. 使空,腾出来: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
2. 闲着,没被利用的: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
3. 亏欠: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