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辟
【拼音】:huí pì
【注音】:ㄏㄨㄟˊㄆ一ˋ
【结构】:回(全包围结构)辟(左右结构)
【繁体】:回闢
词语解释邪曲不正。回辟(回闢)[huípì]⒈邪曲不正。
引证解释⒈邪曲不正。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汉书·王商传》:“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詔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颜师古注:“回,衺也。辟读曰僻。”
网络解释回辟回辟是汉语词汇,拼音huípì,解释为邪曲不正。
综合释义邪曲不正。《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汉书·王商传》:“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詔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颜师古注:“回,衺也。辟读曰僻。”
网友释义回辟是汉语词汇,拼音huípì,解释为邪曲不正。
汉语大词典邪曲不正。《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汉书·王商传》:“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回辟下媚以进其私。”颜师古注:“回,邪也。辟读曰僻。”
其他释义1.邪曲不正。
读音:huí
[huí]
(1)(动)曲折环绕:~旋|~环|~肠|迂~。
(2)(动)从别处回到原来的地方 :~家|~还|~路|~门|~去。
(3)(动)掉转:~马枪|~头|~升。
(4)(动)答复;回报:~信|~礼|~电|~文。
(5)(动)回禀:~报|~禀。
(6)(动)谢绝;退掉;辞去:~绝|退~|驳~|撤~。
(7)(量)指事情、动作的次数:一~|数~。
(8)(量)说书的一个段落;章回小说的一章:第一~|一百二十~本。
(9)(名)回族。
(10)姓。
读音:bì,pī,pì
[pì]
[ bì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 pì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 pī ][辟头](pī tóu)同“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