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
【拼音】:huáng yù
【注音】:ㄏㄨㄤˊㄩˋ
【词性】:名词。
【结构】:黄(上中下结构)玉(独体结构)
【繁体】:黃玉
词语解释1.黄色的玉饰。2.比喻栗肉。黄玉[huángyù]⒈黄色的玉饰。⒉比喻栗肉。
基础解释黄色的玉饰。比喻栗肉。
引证解释⒈黄色的玉饰。按,今指含氟的硅酸盐矿物。通常为黄色,亦有浅蓝、浅绿、浅灰或白色。有玻璃光泽,硬度大。引《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衣黄衣,服黄玉。”《宋书·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⒉比喻栗肉。引元张雨《新栗寄云林》诗:“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网络解释黄玉(含氟铝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Al2SiO4(F,OH)2,可含有LiBe、Ga等微量元素,粉红色托帕石可含Cr。斜方晶系,二轴晶,正光性。常见晶形柱状,柱面有纵纹。常见无色、淡蓝、蓝、黄、粉、粉红、褐红、绿色等颜色。玻璃光泽,透明。一组完全解理;摩氏硬度8;密度3.53g/cm3左右,折射率1.619~1.627。多色性弱至中,随颜色变化而变化。长波紫外荧光一般无至中,呈橙黄、黄、绿色,短波较弱。无特征吸收光谱。晶体内常见二相、三相包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液态包体,矿物包体,负晶等。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云英岩。产地分布于全世界,有巴西、缅甸、美国、斯里兰卡等。
综合释义黄色的玉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衣黄衣,服黄玉。”《宋书·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按,今指含氟的硅酸盐矿物。通常为黄色,亦有浅蓝、浅绿、浅灰或白色。有玻璃光泽,硬度大。比喻栗肉。元张雨《新栗寄云林》诗:“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黄玉[huángyù]
英语topazsmoky topazflinder diamondsaxonian chrysolite
法语topaze
汉语大词典(1).黄色的玉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衣黄衣,服黄玉。”《宋书·符瑞志上》:“赤虹自上下,化为黄玉。”按,今指含氟的硅酸盐矿物。通常为黄色,亦有浅蓝、浅绿、浅灰或白色。有玻璃光泽,硬度大。(2).比喻栗肉。元张雨《新栗寄云林》诗:“朅来常熟尝新栗,黄玉穰分紫壳开。”
1.跪坐着弯腰将旁边地席上散落的一堆白纸一页一页理整齐,放到案几上,用黄玉镇纸压好。
2.现已探明有米黄玉、汉白玉、黑墨玉等十多个品种,尤其以得天独厚的“米黄玉”大理石资源闻名世界。
3.其一是黄玉本身,是一种宝石,而另一种则是块菌。
4.展品中既有水晶、方解石、黄铁矿等常见矿物;又有铬铅矿、钒铅矿、白钨矿等稀有珍品;更有民众特别喜爱的海蓝宝石、黄玉、碧玺等宝石原矿。
5.灰砖砌就的矮墙,墙脊上爬满的丝瓜秧,丝瓜秧上盛开的黄花,花蕊中盘桓的蜜蜂,还有那墙壁上挂着的斗笠黄玉米红辣椒,和在如此背景衬托下的罗圈椅,椅子上端坐的闭。
6.钓鱼台黄玉笔筒取天然玉石制作,采用镀金锡镶工艺,纯手工镂雕镶嵌而成。
7.至于那时的我呢,正和从常德师范毕业习音乐美术的大表兄黄玉书,一同住在常德中南门里每天各需三毛六分钱的小客栈中,说明白点,就是无业可就。
8.车窗外,油菜花开出一片金黄,玉兰花洁白绽放,但是张华顾不上这春天的美景,他既要专心地驾车,更要眼观四方地观察着河中以及河边的细小变化。
9.黄玉英雍容典雅,夕阳下一张俏脸被渲染的通红,让很多男人都看的痴迷。
10.断档十余年间,两岸武侠迷只能翻旧作充饥,或是用黄玉郎等港漫武侠过过瘾。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yù
[yù]
(1)(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形)比喻洁白或美丽:~颜|亭亭~立。
(3)敬辞;指对方身体或行动:~音|~照。
(4)(Y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