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炮弹
【拼音】:huà xué
词语解释弹丸内装有化学毒剂的炮弹。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沙林、芥子气、维埃克斯等。当炮弹飞抵目标区时,引信起爆炸药,弹体炸开,施放出化学毒剂。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⒈弹丸内装有化学毒剂的炮弹。毒剂主要有氢氰酸、沙林、芥子气、维埃克斯等。当炮弹飞抵目标区时,引信起爆炸药,弹体炸开,施放出化学毒剂。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
网友释义化学炮弹又称毒剂弹,供各种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发射的装有毒剂(化学毒剂)的炮弹。通常由弹体、化学毒剂、炸药、爆管、引信等组成,其他与一般炮弹相同。弹爆时,借助于炸药的爆炸能量,将弹体炸开,使化学毒剂分散成蒸气、气溶胶、液滴等状态,造成空气及地面染毒,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迟滞对方战斗行动。
1.报道介绍,日军通常称芥子气和芥子气同路易氏剂混装的化学炮弹为“黄弹”,称装有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的化学炮弹为“红弹”。
2.日军通常称芥子气和芥子气同路易氏剂混装的化学炮弹为“黄弹”,称装有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的化学炮弹为“红弹”。
3.据了解,日军通常称芥子气和芥子气同路易氏剂混装的化学炮弹为“黄弹”,称装有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的化学炮弹为“红弹”。
4.日军通常称芥子气和芥子气同路易氏剂混装的化学炮弹为“黄弹”,称装有二苯氰砷和二苯氯砷的化学炮弹为“红弹”。
5.可我们中国人耳闻眼见,历史真的过去了吗?据中方统计,目前在中国境内已知道的就有200万枚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即使按日方的统计也有7。
6.芥子气和芥路混装的化学炮弹曾被日军称为“黄弹”,装有二苯氰胂和二苯氯胂的化学炮弹日军通常称为“红弹”。【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
读音:huà,huā
[huà]
[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 huā ]1. 同“花”。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读音:páo,bāo,pào
[]
[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 bāo ]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 pào ]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读音:dàn,tán
[]
[ dàn ]1.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弹丸。子弹。弹雨。枪弹。氢弹。导弹。手榴弹。原子弹。
2.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弹,右摄丸”。
[ tán ]1.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弹射。弹跳。弹拨。弹指。弹琴。弹奏。弹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2.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弹劾。弹纠。讥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