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识
【拼音】:xīn shí
【注音】:ㄒ一ㄣㄕˊ
【结构】:心(独体结构)识(左右结构)
【繁体】:心識
词语解释心志。才智。心智。神志。意识。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心识[xīnshí]⒈心志。⒉才智。⒊心智。⒋神志。⒌意识。⒍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基础解释心志。才智。心智。神志。意识。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引证解释⒈心志。引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⒉才智。引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隋薛道衡《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⒊心智。引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宝公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⒋神志。引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⒌意识。引许地山《缀网劳蛛·换巢鸾凤》:“和鸾和祖凤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⒍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引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网络解释心识心识,指心志;才智等。见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宁无心识。”
综合释义心志。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才智。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寧无心识。”隋薛道衡《隋高祖颂》:“至於入穴登巢,鶉居鷇饮,不殊於羽族,取类於毛群,亦何贵於人灵,何用於心识?”心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宝公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覩三世。”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数日,復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神志。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意识。许地山《缀网劳蛛·换巢鸾凤》:“和鸾和祖凤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輟阴阳於形有,传变化於心识。”
汉语大词典(1).心志。三国魏嵇康《释私论》:“然斯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2).才智。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孤虽庸薄不及通贤,犹曰生民宁无心识。”隋薛道衡《隋高祖颂》:“至于入穴登巢,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取类于毛群,亦何贵于人灵,何用于心识?”(3).心智。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有沙门宝公者,不知何处人也,形貌丑陋,心识通达,过去未来,预睹三世。”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4).神志。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闻命震骇,心识颠倒。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涉旬月,不敢措手。”(5).意识。许地山《缀网劳蛛·换巢鸾凤》:“和鸾和祖凤虽有主仆底名分,然而在他们底心识里,这种阶级的成见早已消灭无馀。”(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学赋》:“辍阴阳于形有,传变化于心识。”
其他释义1.心志。2.才智。3.心智。4.神志。5.意识。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1.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
2.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著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3.钝根不知一切境界,悉是唯心,染着情深,盖障数起,心难调伏,应令先修唯心识观。
4.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5.作者沉酣古书,功夫已熟,加之阅世所得,化为心识,故能析义解纷,令人首肯,而文字之间,又复时见微旨,读之惬心贵当,迥异辈流。
6.邹衍列子怪迂不经,略有蛊惑之讥,庄周阐幽入微,止于心识,无异空言说经,而能绝圣弃智、出玄入幻,唯《河东记》而已。
7.要是你站在别人的态度上,你大概会心识到他或她是由于蒙昧、怕惧、乃至是爱才那样做的。
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9.谈什么风格论什么独特,说实话在我眼里全是有的没的撒哈拉,名相的造作心识的困惑,还有多少人尝试侧耳倾听自己呼吸和脉搏。许嵩
10.本论文通过研究、分析和应用品牌战略的核心理论和技术路径,确定维科控股集团的公司品牌核心识别和品牌架构.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shí,zhì
[shí]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