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主
【拼音】:yì zhǔ
【注音】:一ˋㄓㄨˇ
【结构】:义(独体结构)主(独体结构)
【繁体】:義主
词语解释1.行合于义的霸主。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义主[yìzhǔ]⒈行合于义的霸主。⒉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基础解释行合于义的霸主。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引证解释⒈行合于义的霸主。引汉贾谊《新书·胎教》:“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⒉旧指出钱刻碑的人。清蒋超伯《丽澞荟录·义主》:“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颂后列义主十人,皆其属吏。参见“义士”。引魏齐之世,凡醵金刊石出资者曰主,造象称象主,刊经称经主,劝缘称功德主。此则郡人颂太守之德,事近于义,故称义主。”
综合释义行合于义的霸主。汉贾谊《新书·胎教》:“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旧指出钱刻碑的人。清蒋超伯《丽澞荟录·义主》:“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颂后列义主十人,皆其属吏。魏齐之世,凡醵金刊石出资者曰主,造象称象主,刊经称经主,劝缘称功德主。此则郡人颂太守之德,事近于义,故称义主。”参见“义士”。
汉语大词典(1).行合于义的霸主。汉贾谊《新书·胎教》:“齐桓公得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清蒋超伯《丽澞荟录·义主》:“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碑》颂后列义主十人,皆其属吏。魏齐之世,凡醵金刊石出资者曰主,造象称象主,刊经称经主,劝缘称功德主。此则郡人颂太守之德,事近于义,故称义主。”参见“义士”。
其他释义1.行合于义的霸主。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1.为人正直,说话,做事公道,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得人得表现。古今中外,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的人都受到了们的爱戴。
2.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3.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并非流通币,起源于西汉,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
4.他所推崇的以食材为本并从美食中探寻原汁原味文化的理念,与马爹利所追求的“纯正美食主义”主张堪称珠联璧合。
5.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加后来大胆摒弃颜色,简化了色调,非常接近印象主义主流派。
6.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加后来大胆摒弃一些颜色,简化了色调,非常接近印象主义主流派。
7.胡风的现实主义主张,是以高扬的主观战斗精神向客观现实博击从而达到同客观真实深层次结合为特征的。
8.他至深的虔诚和笃奉之天主教义主导着他的人生,虽然正是他的作品才真正地揭示了他的笃诚以及于上帝关系之伟大。
9.请为我们;申张正义、主持公道!!!反贪污、反腐败!!!严惩犯罪分子!!!云南省原个旧市齿轮厂。
10.救救云南冤民!!为我们申张正义、主持公道、维护合法权益、反贪污、反腐败!!!此致。
读音:yì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读音:zhǔ
[zhǔ]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