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应外合
【拼音】:lǐ yìng wài hé
【注音】:ㄌ一ˇ一ㄥˋㄨㄞˋㄏㄜˊ
【词性】:动词、成语。
【繁体】:裏應外合
词语解释里应外合lǐyìng-wàihé(1)外面进攻,并得到里面接应例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英collaboratefromwithinwithforcesfromwithout里应外合[lǐyìngwàihé]⒈外面进攻,并得到里面接应。例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英collaboratefromwithinwithforcesfromwithout;
基础解释外面围攻、里面接应。
引证解释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引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拏他,有何不可也。”《水浒传》第五九回:“华州城郭广阔,濠沟深远,急切难打,只除非得里应外合,方可取得。”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黑老蔡跟岗楼上一部分伪军早接好头,这时候里应外合,不发一枪一弹,就把两个岗楼全拿下了。”⒉泛指内外互相策应。引《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邢权与兰花两个,里应外合,使心设计。”《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旺也思量没甚好处了,与老婆商议,叫他做脚,里应外合,把银两首饰,偷得罄尽,两口儿连夜走了。”
综合释义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过几日,我这里差人去投降,他们必然懈怠,我们却去劫寨,那时~,定获全胜。◎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七回
网友释义里应外合,汉语成语,指的是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出自元·杨梓《博让理德》
汉语大词典(1).外面攻打,里面接应。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水浒传》第五九回:“华州城郭广阔,濠沟深远,急切难打,只除非得里应外合,方可取得。”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黑老蔡跟岗楼上一部分伪军早接好头,这时候里应外合,不发一枪一弹,就把两个岗楼全拿下了。”(2).泛指内外互相策应。《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邢权与兰花两个,里应外合,使心设计。”《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旺也思量没甚好处了,与老婆商议,叫他做脚,里应外合,把银两首饰,偷得罄尽,两口儿连夜走了。”
国语辞典外面围攻,里面接应。里外相互配合。元.无名氏《云台门.第三折》:「再请陈州太守马援,并太行郅恽等,选日里应外合,若破了巨无霸,便得汉室中兴也。」《平妖传.第七回》:「夜间里应外合,明火执杖,打劫了若干东西去。」也作「里勾外连」、「外合里应」。里应外合[lǐyìngwàihé]⒈外面围攻,里面接应。里外相互配合。元·无名氏也作「里勾外连」、「外合里应」。引《云台门·第三折》:「再请陈州太守马援,并太行郅恽等,选日里应外合,若破了巨无霸,便得汉室中兴也。」《平妖传·第七回》:「夜间里应外合,明火执杖,打劫了若干东西去。」成语解释里应外合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则这官吏知情;外合里应;将穷民并。”
其他释义应:接应;合:配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1.对于那些过去犯有罪咎,现已彻底悔悟,愿从伪方自拔来归,或愿于伪方不愿和平解决时里应外合协助我军攻城歼敌者,应即准予将功折罪,并得依其情况酌予奖励。
2.你背弃先祖誓言,又与聂风里应外合,害死我儿子,我不过对你姥姥略施薄惩罢了。你立刻将无双阴阳剑交出来,令聂风上前受死,否则我不只将杀了你姥姥,无双城的民众也将同受灾殃。
3.我们在敌人内部加强策反工作,这样里应外合,用不了多久,敌人的城防就会崩溃的。
4.尽管敌人防守严密,但我们的小部队早已潜入了敌后,按约定日期,里应外合,一个冲锋便把敌人打得土崩瓦解了。
5.严格地说,这并不是什么新的战争方式,传统的里应外合手段和兵败如山倒的雪崩效应起的作用更大。
6.他们在城内隐蔽多日,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里应外合配合反对派武装的进攻。
7.而闻人家族这是四大家族之首,但却不招不叫安于现状,以至于仇家找上门来,与旁系里应外合弄得乌烟瘴气,最后还把闻人澜这个嫡系大小姐扔掷于断崖下。
8.董卓闻言大怒,李儒又向董卓建言,说袁绍为联军盟主,声威大震,袁逢在内朝,身居紧要高位,若是叔侄二人里应外合,就麻烦了。
9.杨子荣打入匪巢,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消灭了座山雕这股土匪。
10.“母大虫”顾大嫂是女中豪杰,在“三打祝家庄”中与宋江等好汉里应外合,攻陷祝家庄。
读音:lǐ
[lǐ]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读音:yīng,yìng
[yìng]
[ yī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 yìng ]1.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3.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4.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读音:wài
[wài]
(1)(名)外边;外边的
(2)(形)指自已所在地以外的:~地|~省。
(3)(名)外国:~币|~钞。
(4)(名)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婆|~甥女。
(5)(形)关系疏远的:~族|~人。
(6)另外。
(7)以外:郊~|局~。
(8)非正式的;非正规的。
(9)戏曲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读音:hé,gě
[hé]
[ hé ]1.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2.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4.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合家欢乐。
6. 计,折算:合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gě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