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志
【拼音】:nì zhì
【注音】:ㄋ一ˋㄓˋ
【结构】:溺(左右结构)志(上下结构)
【简体】:溺志
【繁体】:溺志
词语解释谓使心志沉湎其中。溺志[nìzhì]⒈谓使心志沉湎其中。
基础解释谓使心志沉湎其中。
引证解释⒈谓使心志沉湎其中。引《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新唐书·严挺之传》:“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三》:“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於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
网络解释溺志nìzhìㄋㄧˋㄓㄧˋ
综合释义谓使心志沉湎其中。《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新唐书·严挺之传》:“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三》:“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於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
汉语大词典谓使心志沉湎其中。《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新唐书·严挺之传》:“挺之重交游,许与生死不易……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明李贽《初潭集·夫妇三》:“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
国语辞典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溺志[nìzhì]⒈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引《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
辞典修订版心志极端的沉湎于某事。《礼记.乐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新唐书.卷一二九.严挺之传》:「然溺志于佛,与浮屠惠义善,义卒,衰服送其丧。」
其他释义心志沉迷于某些事物之中:溺志于佛|不溺志于声色。
1.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2.纷扰固溺志之场,枯寂亦槁心之地。洪应明
3.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洪应明
4.纷扰固溺志之场,枯寂亦槁心之地。洪应明【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
5.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https://www.chazidian.com/zj-315194/查字典造句】
读音:nì,niào
[nì]
[ nì ]1. 淹没:溺水。溺死。
2. 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溺爱。沉溺。
[ niào ]1. 同“尿1”。
读音:zhì
[zhì]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