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资
【拼音】:zì zī
【注音】:ㄗˋㄗ
【结构】:自(独体结构)资(上下结构)
【繁体】:自資
词语解释自谋生计;自给。自资[zìzī]⒈自谋生计;自给。
基础解释自谋生计;自给。
引证解释⒈自谋生计;自给。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后汉书·刘梁传》:“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於市以自资。”宋曾巩《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於贞祐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网络解释自资自资,汉语词汇。
释义自谋生计;自给。
综合释义自谋生计;自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后汉书·刘梁传》:“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於市以自资。”宋曾巩《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於贞祐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汉语大词典自谋生计;自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后汉书·刘梁传》:“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宋曾巩《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于贞祐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其他释义1.自谋生计;自给。
1.除政府资助的高等教育学额之外,各高等教育院校亦有开办副学位程度的自资课程。
2.他认为,来自资格认定和必须在同僚都会阅读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压力,意味着商学院不是在解决商业需求。
3.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4.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5.7岁的超超来自资阳县南京镇烂庙村。
6.香港艺术发展局成立以前,香港文学主要倚仗民间自资的活动与出版,虽捉襟见肘,仍开拓了一片舒展的空间,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查字典www.chazidian.com自资造句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zī
[zī]
(1)(名)钱财;费用:~财|~本|工~|合~。
(2)(动)资助:~助。
(3)(动)提供:以~参考。
(4)姓。
(5)(名)资质:天~。
(6)(名)资格:~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