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茎
【拼音】:jiǔ jīng
【注音】:ㄐ一ㄡˇㄐ一ㄥ
【结构】:九(独体结构)茎(上下结构)
【繁体】:九莖
词语解释《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九茎[jiǔjīng]⒈《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
基础解释九茎,典故名,典出《史记》、《汉书》卷六〈武帝纪〉和《汉书》卷八〈宣帝纪〉。“甘泉防生芝九茎。”“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亦称“九芝”等。
引证解释⒈参见“九芝”。参见“九芝”。引《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南朝梁何逊《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
网络解释九茎九茎,典故名,典出《史记》、《汉书》卷六〈武帝纪〉和《汉书》卷八〈宣帝纪〉。“甘泉防生芝九茎。”“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亦称“九芝”等。
综合释义《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於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南朝梁何逊《七召》之八:“收六穗於征赋,翫九茎於池沼。”参见“九芝”。
汉语大词典《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南朝梁何逊《七召》之八:“收六穗于征赋,玩九茎于池沼。”参见“九芝”。
其他释义1.《史记.孝武本纪》:'甘泉防生芝九茎。'《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后因以'九茎'指芝草。
读音:jiǔ
[jiǔ]
[ jiǔ ]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读音:jīng
[jīng]
(1)(名)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子、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常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等多种。
(2)(名)象茎的东西:阴~|刀~(刀把)|剑~(剑柄)。
(3)(量)〈书〉;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数~小草|数~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