鹡鸰在原
【拼音】:jī líng zài yuán
【繁体】:鶺鴒在原
词语解释⒈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鹡鸰在原[jílíngzàiyuán]⒈《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基础解释《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引证解释⒈ 亦省作“鶺鴒原”、“鶺原”。引:《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鳩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鶺鴒在原之情。”明沉鲸《双珠记·赴婚遇兄》:“猛省著鶺鴒在原,瞥见了荆花旧妍。”鲁迅《徬徨·弟兄》:“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鹡鸰在原’。”唐孟浩然《入峡寄弟》诗:“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明谢榛《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鶺鴒原上草萧萧。”清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序:“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檣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鶺原。’”⒈亦省作“鶺鴒原”、“鶺原”。引《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鳩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鶺鴒在原之情。”明沉鲸《双珠记·赴婚遇兄》:“猛省著鶺鴒在原,瞥见了荆花旧妍。”鲁迅《徬徨·弟兄》:“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鹡鸰在原’。”唐孟浩然《入峡寄弟》诗:“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明谢榛《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诗:“一对郫筒肠欲断,鶺鴒原上草萧萧。”清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序:“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檣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鶺原。’”
综合释义鹡鸰在原,读音jílíngzàiyuán,汉语成语,比喻兄弟友爱。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汉语大词典《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明沈鲸《双珠记·赴婚遇兄》:“猛省著鹡鸰在原,瞥见了荆花旧妍。”鲁迅《徬徨·弟兄》:“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鹡鸰在原’。”亦省作“鹡鸰原”、“鹡原”。唐孟浩然《入峡寄弟》:“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明谢榛《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一对郫筒肠欲断,鹡鸰原上草萧萧。”清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序:“忆《除夕商州寄仲兄》:‘风樯抗手别家园,家有贤兄感鹡原。’”
国语辞典⒈ 比喻兄弟共处急难,不顾生死,互相救援。参见「脊令在原」。引:《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鹡鸰在原[jílíngzàiyuán]⒈比喻兄弟共处急难,不顾生死,互相救援。参见「脊令在原」。引《幼学琼林·卷二·兄弟类》:「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成语解释鹡鸰在原
出处《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其他释义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急待救援。
读音:jí
[jī]
鸟,背部羽毛颜色纯一,中央尾羽比两侧的长,停息时尾上下摆动。生活在水边,吃昆虫等。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白鹡鸰。
读音:líng
[líng]
见 〔鹡鸰〕
读音:zài
[zài]
(1)(动)存在;生存
(2)(动)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他不~家|钢笔~桌子上。
(3)(动)留在:~位。
(4)(动)参加(某团体);属于(某团体)。
(5)(动)在于;决定于:学习好;主要~于自己努力。
(6)(助)“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
(7)(介)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等:事情发生~去年|~礼堂开会。
(8)(副)正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或者持续):姐姐~做功课。
读音:yuán
[yuán]
(1)(形)最初的;开始的:~始|~人|~生动物。
(2)(形)原来;本来:~地|~作者。
(3)(形)没加工的:~棉|~煤|~油。
(4)(Yuán)姓。
(5)(动)原谅:情有可~。
(6)(名)宽广平坦的地方:平~|高~|草~。
(7)同“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