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纪
【拼音】:dào jì
【注音】:ㄉㄠˋㄐ一ˋ
【结构】:道(半包围结构)纪(左右结构)
【简体】:道纪
【繁体】:道紀
词语解释1.道的规律。2.道纪司的官员。道纪[dàojì]⒈道的规律。⒉道纪司的官员。
基础解释道的规律。道纪司的官员。
引证解释⒈道的规律。引《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文子·微明》:“故随时而不成,无更其刑,顺时而不成,无更其理,时将復起,是谓道纪。”⒉道纪司的官员。引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道是阴阳各色官,又不曾随着僧纲道纪,可在府里点个卯。”《清史稿·食货志一》:“寺观僧道,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
网络解释道纪今天的宇宙观是以绝对光速和不确定原理为背景的,这样的宇宙存在一个由大爆炸而开始的诞生点,而对应这种宇宙观的社会学说不应该是哲学,也不会是宗教,应该有一个新名字。老子给它起名叫“道纪”。
综合释义道的规律。《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文子·微明》:“故随时而不成,无更其刑,顺时而不成,无更其理,时将復起,是谓道纪。”道纪司的官员。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道是阴阳各色官,又不曾随着僧纲道纪,可在府里点个卯。”《清史稿·食货志一》:“寺观僧道,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道纪[dàojì]道纪是指道的纲纪基砥。语见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意思是说自然之道是永恒普遍的法则,从古以来即是如此;如果能把握这道理,应用于处理眼前之事,便可说抓住了道的纲纪。
汉语大词典(1).道的规律。《老子》:“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文子·微明》:“故随时而不成,无更其刑,顺时而不成,无更其理,时将复起,是谓道纪。”(2).道纪司的官员。明冯梦龙《双雄记·赏荷造谋》:“道是阴阳各色官,又不曾随着僧纲道纪,可在府里点个卯。”《清史稿·食货志一》:“寺观僧道,令僧纲、道纪按季册报。”
1.不过由于保安州卫这次及时的军功,怀隆兵备道纪世维的官帽却是保住了,因此他对保安守备李贻安可是充满好感,对保安当地将士的功赏也是极力争取。
2.诗是欢乐,痛苦和惊奇穿插着词汇的一场交道。纪伯伦
3.在我们渐渐临近荣军纪念日的时候,很难相信,我们的孩子里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不知道纪念日是哪一天。
4.军人要是不知道纪纲,那还有什么智信仁勇严的武德教育和军人品格,以及民族精神可言呢?
5.刘墉这才知道纪府的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官讳姓名,平日自己来府纪昀劈头总叫浑号,现在下人一口一个“刘罗锅子”。
6.正想你所知道的,史蒂文霍金在他的探索频道纪录片“在宇宙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该记录片的第一段情节中,他介绍了他对外太空生命的想法。
7.道纪元年,在各种生物离开苍螺的文明中心,人类中一些强者也开始了新的寻求后,修明散人被推举成一代圣人,带领大家共同创建属于他们的传奇。
8.知道纪涛不会轻易罢手,也干脆不躲避了,双手包头,蹲了下来。
9.正因为这样的性格,灭绝才会在知道纪晓芙不肯去杀杨逍之后,直接击杀纪晓芙。
10.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为神纪(神妙莫测之道,‘纪’即‘道’),人君之宝也。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jì,jǐ
[jì]
[ jì ]1. 记载: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4. 法度:纪律。违法乱纪。
5. 散丝的头绪:丝缕有纪。
[ jǐ ]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