甃石
【拼音】:zhòu shí
【结构】:甃(上下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砌石;垒石为壁。
网络解释甃石步趋有节貌。鶬,通“跄”。汉刘向《说苑·辨物》:“《书》曰:鸟兽鶬鶬,凤凰来仪。”按,今本《书·益稷》作“跄跄”。
汉语大词典砌石;垒石为壁。唐白居易《池上即事》诗:“行寻甃石引新泉,坐看修桥补钓船。”明宋濂《桐江大师行业碑铭》:“至于有所建造,甃石运甓,躬任其劳,以为众倡。”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其圹穴地甃石为方形,嵌壁累石,计有九层。”傅敷《金山旧耸江心》诗:“镇门空见坡留带,甃石争传陆品泉。”
读音:zhòu
[zhòu]
(1)(名)井壁。
(2)(动)用砖砌。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