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用
【拼音】:bīng chuān zuò yòng
【注音】:ㄅ一ㄥㄔㄨㄢㄗㄨㄛˋㄩㄥˋ
词语解释冰川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包括冰川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蚀地貌,侵蚀下来的物质经冰川搬运,最后因冰川融化而沉积下来,形成冰碛地貌。冰川作用[bīngchuānzuòyòng]⒈冰川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和建设作用。包括冰川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蚀地貌,侵蚀下来的物质经冰川搬运,最后因冰川融化而沉积下来,形成冰碛地貌。
网络解释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冰川运动的前端叫冰前。供冰量大于消融量,则向前推进,反之向后推进。
1.地球透过板块构造、造山运动和大陆冰川作用等过程,逐渐形成现在的形态和自然特徵。
2.位于加利福尼亚中心的以许多山谷、瀑布、内湖、冰山、冰碛闻名于世的约塞米特蒂国家公园,给我们展示了世上罕见的由冰川作用而行成的大量的花岗岩浮雕。
3.沉积模式表明,在那个时候,岩层仍旧是处在冰川作用之下的。
4.因此当最大冰川作用袭击的时候,现代人能更好的保持温暖。
5.研究区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沙鲁里山中段,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大幅度构造抬升及第四纪冰川作用。
6.所以那些生活在较凉爽的北非地区的人在最大冰川作用期之前发明的如针、石头刀片这样可以用于缝纫温暖的多层的布料,包括内衣,的工具。
7.在山体上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玉龙山产生了四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并发育有现代冰。
8.除了被迷你汪卡湖占据的弓河谷外,冰川作用的证据还可以在南部的圆形冰斗处找到。
9.初步研究表明,冰洞洞体的形成,主要与该区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有关。
10.最雄伟的景观是金斯河上受冰川作用切割而成的金斯峡谷。
读音:bīng
[bīng]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
读音:chuān
[chuān]
(1)(名)(本义)水道;河流:河~。
(2)(名)平地;平野:米粮~|一马平~。
(3)(名)指四川的简称。
读音:zuò,zuō
[zuò]
[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 zuō ]作坊:小器~。
读音:yòng
[yòng]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