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
【拼音】:diāo bǎn yìn shuā
【繁体】:雕版印刷
【拼音】:diāo bǎn yìn shuā
网友释义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辞典修订版将文字或图案先雕刻在木板上再行印刷,为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唐代已有雕板印刷的佛经、历书、诗文集等,至宋代日益兴盛,雕印、刻工的技术十分精致。
读音:diāo
[diāo]
(1)(名)猛禽类鸟:老~。
(2)(动)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刻。
读音:bǎn
[bǎn]
(1)(名)上边有文字或图形等供印刷用的底子:铜~|排~。
(2)(名)指出版:~权|~税。
(3)(名)印刷品排印的次数:初~|再~。
(4)(名)报纸的一面:头~|国际~。
(5)(名)古代指户籍或地图;后泛指疆域:~图。
读音:yìn
[yìn]
1.图章,戳记:印章。印玺。印记。印把子(亦喻政权)。
2.痕迹:手印。指印。印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印印钱”)。
3.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制。印发(fā)。
4.彼此符合:印证。心心相印。
5.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印象。
6.姓。
读音:shuā,shuà
[shuā]
[ shuā ]1. 用成束的毛棕等制成的清除或涂抹的用具:刷子。毛刷。板刷。
2. 擦拭,涂抹,清洗:刷牙。刷墙。刷洗。印刷。刷耻(洗雪耻辱)。
3. 剔除,淘汰:刷选(剔除)。刷掉。
[ shuà ]1. 〔刷白〕色白而略微发青。
2. 〔刷俐〕形容动作很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