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漂卤
【拼音】:liú xuè piāo lǔ
【繁体】:流血漂鹵
【拼音】:liú xuè piāo lǔ
词语解释⒈ 血流极多,把盾牌都漂起来。形容杀人很多。流血漂卤[liúxuèpiāolǔ]⒈血流极多,把盾牌都漂起来。形容杀人很多。
网友释义流血漂橹,汉语成语,拼音是liúxuèpiāolǔ,意思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出自汉·贾谊《过秦论》。
国语辞典⒈ 卤,大盾。流血漂卤形容血流之多,足以使大盾漂浮起来。比喻伤亡极多。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也作「流血漂杵」。引:《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流血漂卤[liúxiěpiāolǔ (又音)liúxuèpiāolǔ]⒈卤,大盾。流血漂卤形容血流之多,足以使大盾漂浮起来。比喻伤亡极多。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也作「流血漂杵」。引《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成语解释流血漂卤
辞典修订版卤,大盾。流血漂卤形容血流之多,足以使大盾漂浮起来。比喻伤亡极多。《战国策.中山策》:「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屍百万,流血漂卤。」也作「流血漂杵」。
成语词典版01.《战国策.中山策》:「韩、魏相率,兴兵甚众,君所将之不能半之,而与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02.《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其他释义卤:通“橹”,大盾牌。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
反义词 流血漂杵
1.到后来,巨石滚木滚过之后,这山下,断臂残肢,流血漂卤,以泽量尸,惨绝人寰,尤胜阴曹地府。
2.一路的刀光剑影、残肢断臂,满眼的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3.奈何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天下惶恐!!!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291816/造句]
5.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www。chazidian。com查字典流血漂卤造句
读音:liú
[liú]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xiě,xuè
[xuè]
[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读音:piāo,piǎo,piào
[piāo]
[ piāo ]1.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漂浮。漂流。漂没(mò)。漂移。漂泊(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亦作“飘泊”)。漂零。漂沦。漂游。漂萍。
[ piǎo ]1. 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漂白。漂染。
2. 用水冲去杂质:漂洗。
[ piào ]1. 〔漂亮〕a.好看,如“长得漂漂”;b.出色,如“这件事办得漂漂”。
2. 方言,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什么指望,漂了。
读音:lǔ
[lǔ]
(1)(名)盐卤;熬盐时剩下的黑色液体;有毒;可使豆浆凝结成豆腐。也叫卤水。
(2)(名)卤素;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的统称。也叫卤族。
(3)(动)用盐水加五香或用酱油煮:~口条(卤煮猪舌)。
(4)(名)用肉类、鸡蛋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
(5)(名)(~儿)饮料的浓汁: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