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说
【拼音】:yī jiā zhī shuō
【注音】:一ㄐ一ㄚㄓㄕㄨㄛ
【词性】:成语。
【简体】:一家之说
【繁体】:一家之說
词语解释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⒈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成语解释一家之说
基础解释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
辞典修订版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徵;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也作「一家之言」。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徵;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亦作一家之言。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其他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近义词 一家之辞
1.本文涉猎“派性极强、现象极乱”之现代史,而述一家之说,或被笑为奇谈怪论,但它确能颠覆常识。
2.此说只是何玉阁作为索额图后人的推断,是一家之说,如何确认尚须进一步的证据与科学考证。
3.只是用了最适合我们家的教育方法,是一家之说。(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一家之说造句)
4.只是用了最适合我们家的教育方法,是一家之说。[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yī
[yī]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jiā,jie,gū
[jiā]
[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 jie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 gū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shuō,shuì,yuè
[shuō]
[ shuō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说明。演说。解说。
2. 介绍:说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说媒。
3. 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
4. 责备:数说。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shuì ]1.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 yuè ]1. 古同“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