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师
【拼音】:wǔ shī
【注音】:ㄨˇㄕ
【结构】:舞(上下结构)师(左右结构)
【简体】:舞师
【繁体】:舞師
词语解释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舞师[wǔshī]⒈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
引证解释⒈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引《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
网络解释舞师即指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白牙吊子期》。
综合释义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周礼·地官·舞师》:“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左传·襄公十年》:“舞师题以旌夏。”舞师[wǔshī]舞师是周代职官名,为下士,隶属地官司徒,掌管教导舞蹈的工作。典出[周礼]。[周礼.地官.舞师]云:「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凡小祭祀,则不兴舞。」郑司农[注]云:「皇舞,蒙羽舞。书或为廸,或为义。」郑玄[注]云:「羽,析白羽为之,形如帗也。四方之祭祀,谓四望也。旱暵之事,谓雩也。暵,热气也。皇,析五采羽为之,亦如帗。」又云:「野舞,谓野人欲学舞。」又云;「小祭祀,王玄冕所祭者。兴,犹作也。」
其他释义1.古官名。职掌仪礼中的舞蹈。
1.芭蕾舞舞师和乐师也应运而生,他们在巴黎创办了芭蕾舞蹈学院,并开始建立芭蕾舞蹈动作的基本规范。
读音:wǔ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读音:shī
[shī]
1. 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 效法:师法古人。
4. 榜样:师范。
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 军队:会师。出师。
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 一国的首都:京师。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