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文
【拼音】:sòng wén
【注音】:ㄙㄨㄥˋㄨㄣˊ
【结构】:颂(左右结构)文(独体结构)
【繁体】:頌文
词语解释颂文sòngwén(1)颂扬性的演说或文章英panegyric颂文[sòngwén]⒈颂扬性的演说或文章。英panegyric;
基础解释颂扬性的演说或文章。
引证解释⒈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详夫誄之为制,盖选言録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詹鍈义证:“‘传体而颂文’,即主体是叙事,但接近颂体。”
网络解释颂文颂文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
综合释义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详夫誄之为制,盖选言録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詹鍈义证:“‘传体而颂文’,即主体是叙事,但接近颂体。”颂文[sòngwén]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
汉语大词典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詹锳义证:“‘传体而颂文’,即主体是叙事,但接近颂体。”
英语eulogium
其他释义1.指四言有韵的颂体文辞。
1.在编辑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创作文学的年代里,多尔蒂先生的这部传记曾一度成为图书出版业的颂文。
2.一言九鼎守诚信,两袖清风扬正气,三思而行勤思考,四处求知陶情操,五爱记心践于行,六德为绳严律己,七彩人生勇攀登,八方新风颂文明!
3.等到礼官终于读完那篇长长的颂文时,莫离在一个司仪的搀扶下出现在大殿之端。
4.积善之家有余庆,孝义美德敏于行;搀扶老人蕴爱心,童叟无欺倡诚信;靓丽河山总是春,和谐之音颂文明;修身律己日三省,正风正气国辉煌。
5.因为他见那王颂文的记载,判断那封印前,定然就有一个阵势。
6.高占祥拍摄的和平鸽,天然成趣,柔美温馨;他创作的《和平颂》文美意深,言约旨远,他书写的《和平颂》如行云流水。
7.这是一篇植根于闽南文化沃土、两岸“同气连根”的颂文,对未来慈济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宽广的展望。
8.因此,朝庭为安民心,便使出伎俩,鼓噪推宕,歌舞升平,崇尽颂文之举,力推婚嫁新风,以示天下太平。
9.颂文是我国古典散文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具有独立的文体特征与社会文化价值。
10.同心传文明,同德建文明,同志创文明,同行践文明。同舟渡文明,同歌颂文明。
读音:sòng
[sòng]
(1)(动)颂扬。
(2)(动)祝颂(多用于书信问候):敬~大安。
(3)(名)周代祭祀时用的舞曲。
(4)(名)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诗。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