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肿
【拼音】:rǔ zhǒng
【繁体】:乳腫
【拼音】:rǔ zhǒng
词语解释乳房肿病。《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四一九卷·医部汇考三百九九·妇人诸乳疾门》引《产宝》:「妇人乳肿,马尿涂之,立愈。」
网友释义乳肿,病名。乳房部之肿胀或生块状肿物。《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直者,从缺盆下于乳。因劳动则足腠理虚,受风邪,入于荣卫,荣卫否涩,血气不流,热结于乳,故令乳肿。其结肿不散,则成痈。”或谓“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是乳痈的始发证候。治宜疏肝风清胃热,活血消肿之剂。速下乳汁,导其壅塞,是消肿预防成痈的重要方法。内服药宜选逍遥散,或用小柴胡汤加减。外治可用热敷之品或熨、或贴均可,促其肿胀之消散。
读音:rǔ
[rǔ]
(1)(动)生殖:孳~。
(2)(名)乳房:~罩。
(3)(名)奶汁:母~|~牛。
(4)(名)像奶汁的东西:豆~|~胶。
(5)(形)初生的;幼小的:~牛|~牙。
读音:zhǒng
[zhǒng]
皮肤、黏膜或肌肉等组织由于局部循环发生障碍、发炎、化脓、内出血等原因而浮胀或突起: 浮~。红~。 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