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疔
【拼音】:bí dīng
【注音】:ㄅ一ˊㄉ一ㄥ
【结构】:鼻(上下结构)疔(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鼻疔[bídīng]⒈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引证解释⒈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引《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汉语大词典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其他释义1.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读音:bí
[bí]
(1)(名)(~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也是呼吸通道:~孔|~腔|~涕。
(2)(名)〈书〉开端:~祖。
读音:dīng
[dīng]
(名)中医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也叫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