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贿
【拼音】:huò huì
【注音】:ㄏㄨㄛˋㄏㄨㄟˋ
【结构】:货(上下结构)贿(左右结构)
【简体】:货贿
【繁体】:貨賄
词语解释1.财货,财物。2.贿赂。货贿[huòhuì]⒈财货,财物。⒉贿赂。
基础解释财货,财物。贿赂。
引证解释⒈财货,财物。引《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货贿。”黄侃《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货贿。”⒉贿赂。参见“货贿公行”。引《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词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於民。’上令废之。”明归有光《上方参政书》:“天下无道,乱狱滋丰,货贿多有。”
网络解释货贿货贿是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财货,财物。《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货贿。”黄侃《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货贿。”贿赂。《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词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於民。’上令废之。”明归有光《上方参政书》:“天下无道,乱狱滋丰,货贿多有。”参见“货贿公行”。货贿[huòhuì]金玉与布帛。《左传.文公十八年》:「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网友释义货贿是汉语词语拼音:huòhuì,释义为财货,财物或贿赂。
汉语大词典(1).财货,财物。《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唐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亟役万人,暴其威行,竭其货贿。”黄侃《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货贿。”(2).贿赂。《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虞庆则等奉使关东巡省,还,皆奏称‘乡正专理词讼,党与爱憎,公行货贿,不便于民。’上令废之。”明归有光《上方参政书》:“天下无道,乱狱滋丰,货贿多有。”参见“货贿公行”。
国语辞典金玉与布帛。货贿[huòhuì]⒈金玉与布帛。引《左传·文公十八年》:「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辞典修订版金玉与布帛。《左传.文公十八年》:「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1.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2.师伯以谄佞被亲任,群臣莫及,多纳货贿,家累千金。
3.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4.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百姓流离,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
5.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兆庶流离,转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神怒人怨,众叛亲离。
6.及在铨衡,唯事货贿,授官大小,皆有定价。
7.士有求进者,不结子弟,则谒主书,货贿公行,近年以来,未有其比。
8.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蠹政害民,实由于此。
9.于时朝政渐乱,货贿公行,凡当枢要之职,无问贵贱,并家累金宝。
10.朋党相扇,货贿公行,纳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
读音:huò
[huò]
(1)(名)货币;钱:通~。
(2)(名)货物;商品:百~|订~|销~|~真价实。
(3)(名)指人(骂人的话):笨~|烂~。
(4)(动)出卖:~卖。
读音:huì
[huì]
(名)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