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问
【拼音】:qīng wèn
【注音】:ㄑ一ㄥㄨㄣˋ
【结构】:清(左右结构)问(半包围结构)
【繁体】:清問
词语解释清审详问。清问[qīngwèn]⒈清审详问。
引证解释⒈清审详问。引《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苗。”孔传:“帝尧详问民患,皆有辞怨於苗民。”孔颖达疏:“帝尧清审详问下民所患。”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諫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问,一时不能条奏;容臣细思,再为启奏。’”
网络解释清问清问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gwèn,是指清审详问。
综合释义清审详问。《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鰥寡有辞于苗。”孔传:“帝尧详问民患,皆有辞怨於苗民。”孔颖达疏:“帝尧清审详问下民所患。”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諫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问,一时不能条奏;容臣细思,再为启奏。’”
汉语大词典清审详问。《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孔传:“帝尧详问民患,皆有辞怨于苗民。”孔颖达疏:“帝尧清审详问下民所患。”唐王勃《九成宫颂》:“虔恭上帝,东朝悬待谏之旌;清问下人,南面听登闻之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躬身奏道:‘臣蒙皇上清问,一时不能条奏;容臣细思,再为启奏。’”
其他释义1.清审详问。
1.你在一次次碰壁后省悟道:即使你对这个世界还一知半解,你还搞不清问题的全部,但有一点你现在就能做到——埋葬你的惊奇。毕淑敏
2.对男士来说,说话是弄清问题,明辨是非,找出处理问题方法的方式。
3.对男士来说,谈话是弄清问题,明辨是非,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
4.对于具体的用例,我们弄清问题、撰写用例、分析找出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并且做一些初步的设计。
5.在练习手册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小我手段的更直接的归纳:它不过存心迷惑我们,让我们分不清问题的实质以及它的解决之道。
6.这是一个绝佳方法来帮助你弄清问题所在并解决它。
7.也有的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提出质问、弄清问题、进行分析。
8.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第一步都是要看清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
9.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
10.该公司的一位代表称“惠普正在与工业贸易组织紧密合作,来发现一些有用的信息,公开澄清问题,监控整件事情的发展。”。
读音:qīng
[qīng]
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流”;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2.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3.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4.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5.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7.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8.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9.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10.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11.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12.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13. 姓。
读音:wèn
[wèn]
(1)(动)请人解答
(2)(动)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
(3)(动)审讯;追究:~供。
(4)(动)管;干预:不闻不~。
(5)(介)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他借本书。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