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
【拼音】:shèng xuān huái
【注音】:ㄕㄥˋㄒㄨㄢㄏㄨㄞˊ
【结构】:盛(上下结构)宣(上下结构)怀(左右结构)
【简体】:盛宣怀
【繁体】:盛宣懷(1844-1916)
词语解释(1844-1916)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盛宣怀[shèngxuānhuái]⒈(1844-1916)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
网络解释盛宣怀(清末官员、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孙,清江苏武进人。清末,辅佐李鸿章创办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汉冶萍煤铁矿等事业。累官至邮传部尚书,宣统三年主张铁路国有,发生四川保路惨案,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民国成立后退居上海,仍经营实业。盛宣怀[shèngxuānhuái]⒈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孙,清江苏武进人。清末,辅佐李鸿章创办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汉冶萍煤铁矿等事业。累官至邮传部尚书,宣统三年主张铁路国有,发生四川保路惨案,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民国成立后退居上海,仍经营实业。
法语Sheng Xuanhuai
其他释义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江苏武进人。秀才出身。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历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先后经办一些工矿企业,并成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曾出卖铁路和矿山利权。1911年任邮传部尚书,与外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铁路风潮。武昌起义后被革职。
读音:shèng,chéng
[shèng]
[ shèng ]1. 兴旺:兴盛。繁盛。旺盛。盛世。盛衰。茂盛。全盛时期。
2. 炽烈:年轻气盛。盛怒。盛气凌人。
3. 丰富,华美:盛产。盛宴。盛装。
4. 热烈,规模大:盛大。盛况。盛典。盛举。
5. 广泛,程度深:盛传(chuán)。盛行(xíng )。盛赞。盛名。盛夏。
6. 深厚:盛意。
7. 姓。
[ chéng ]1. 把东西放进去:盛饭。
2. 容纳:盛器。小桶盛不下多少东西。
读音:xuān
[xuān]
(1)(动)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德|~读|~传。
(2)(动)疏导:~泄。
(3)(动)宣召。
(4)(名)指安徽宣城。
(5)(名)指宣纸。
(6)姓。
读音:huái
[huái]
(1)(名)胸部或胸前:掩着~|小孩在妈妈~里。
(2)(名)心怀;胸怀:壮~|襟~|正中下~。
(3)(动)思念;想念:~乡|~友|~古。
(4)(动)腹中有(胎):~胎|~孕。
(5)(动)心理存有:~恨|不~好意|~有大志。
(6)(Huái)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