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时
【拼音】:kuàng shí
【注音】:ㄎㄨㄤˋㄕˊ
【结构】:旷(左右结构)时(左右结构)
【繁体】:曠時
词语解释1.拖延时日。2.犹费时。旷时[kuàngshí]⒈拖延时日。⒉犹费时。
基础解释拖延时日。犹费时。
引证解释⒈拖延时日。引《旧唐书·李晟传》:“儻寇贼未灭,宿兵旷时,人废耕桑,又无储蓄,非防微制胜之术也。”宋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朱公之在建安,接牘续简无旷时。”⒉犹费时。引唐颜真卿《唐开府仪同三司宋公神道碑铭》:“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
网络解释旷时“旷时”是一个汉语词汇,含义为拖延时日,费时,《旧唐书·李晟传》有所记载。
综合释义拖延时日。《旧唐书·李晟传》:“儻寇贼未灭,宿兵旷时,人废耕桑,又无储蓄,非防微制胜之术也。”宋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朱公之在建安,接牘续简无旷时。”犹费时。唐颜真卿《唐开府仪同三司宋公神道碑铭》:“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
汉语大词典(1).拖延时日。《旧唐书·李晟传》:“傥寇贼未灭,宿兵旷时,人废耕桑,又无储蓄,非防微制胜之术也。”宋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朱公之在建安,接牍续简无旷时。”(2).犹费时。唐颜真卿《唐开府仪同三司宋公神道碑铭》:“年十六七时,或读《易》,旷时不精。”
1.既被组织派出来了,花钱报销,旷时误工什么的,总要想法既完成外调任务,又能按自己意愿取得证言材料。
读音:kuàng
[kuàng]
(1)(形)空而宽阔:~野|地~人稀。
(2)(形)心境开阔:~达|心~神怡。
(3)(动)耽误;荒废:~课|~工|~日废时。
(4)(形)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衣着过于肥大;不合体:车轴~了|螺丝~了|这双鞋我穿着太~了。
(5)(Kuànɡ)姓。
读音:shí
[shí]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