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集
【拼音】:qī jí
【注音】:ㄑ一ㄐ一ˊ
【结构】:期(左右结构)集(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期集[qījí]⒈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
引证解释⒈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引宋赵昇《朝野类要·期集》:“应举士人,欲共陈其利便,则指定一所在,会集诸人定议,以申明之。行都差注诸大寺院头首,亦集诸头首相聚,定议此人行检,保明甲差,亦谓之期集。”
网络解释期集科举时代新及第进士在唱名赐第之后,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活动,称“期集”。始于唐。时新及第进士谢恩后入期集院。期集院一般在知举官住宅附近,临时租用,供帐豪华。其间要两度诣知举官之门参谒,另外还要举行曲江游宴、杏花宴、闻喜宴以及雁塔题名等活动。其经费由新进士分摊。宋代则于唱名赐第的当天赴期集所(又称状元局),北宋一般在太平兴国寺或大相国寺,南宋则在礼部贡院。由状元等前三人主持,选差同年任笺表、主管题名小录、掌仪、掌器、掌膳、掌果酒等。其费用,初由新及第者按名次高下凑集,后由朝廷赐给期集费。其主要活动,除赴朝谢恩及参加闻喜宴(琼林宴)之外,还有谒先圣先师,拜黄甲叙同年,立题名碑于礼部贡院,造登科录。元、明、清各代的期集活动大体与宋代相同。
综合释义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宋赵昇《朝野类要·期集》:“应举士人,欲共陈其利便,则指定一所在,会集诸人定议,以申明之。行都差注诸大寺院头首,亦集诸头首相聚,定议此人行检,保明甲差,亦谓之期集。”
汉语大词典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宋赵升《朝野类要·期集》:“应举士人,欲共陈其利便,则指定一所在,会集诸人定议,以申明之。行都差注诸大寺院头首,亦集诸头首相聚,定议此人行检,保明甲差,亦谓之期集。”
其他释义1.定期的聚会。特指唐宋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
1.因为月经、妊娠、分娩等原因造成的失血或子宫疾病出血引起的失血,都会使女性损失大量铁质,通常在更年期集中表现出来,造成冷感症。
2.他说,本身并非大学生,义利集团也是经历了创业期、发展期、集资期及加强期四大转型阶段,一步一脚印打拼出来。
3.在宁波港北仑港区四期集装箱码头工程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解决处于海水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问题。
4.她一直走到了目的地,才发现集市碰巧遇到了定期集市,这时候天色已经接近黄昏。
5.在今年暑期集中行动中,随州市文体局开展了电玩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
6.刘春长期集中精力勾勒当代中国诗人群英谱,反映他们身处逆境的独立和崛起,揭示他们种种遭遇后的清醒和振奋。
7.昨日,国足公布了最新一期集训名单,与上一期国家队名单没有太大变化,亚泰队闫峰依然榜上有名。
8.这个问题类似早期集合论发生的情况。
9.他同时认为,定期集市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地位,但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冲突折射出城市生活中定期集市的生存危机。
10.受近期集中降雨和融雪径流影响,黑龙江流域的呼玛河、嫩江流域的甘河、绥芬河流域的小绥芬河、乌苏里江流域的穆棱河等河流均发生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
读音:qī,jī
[qī]
[ q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3.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4.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5.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6.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 jī ]1.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读音:jí
[jí]
(1)(动)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动)集市:赶~。
(3)(名)集子:诗~|文~|全~|地图~。
(4)(量)某些篇幅较多而分为若干部分的书籍中的一部分;本数较多而分为两三个段落的影片中的一个段落:《康熙字典》分子、丑、寅、卯等十二~|这部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
(5)(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