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
【拼音】:shuǐ jìng
【注音】:ㄕㄨㄟˇㄐ一ㄥˋ
【结构】:水(独体结构)镜(左右结构)
【简体】:水镜
【繁体】:水鏡
词语解释水镜shuǐjìng。(1)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水镜[shuǐjìng]⒈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英hydroscope;
基础解释在一根钢管中安放有一系列镜片用以使人能看到水面下相当远的物体的装置
引证解释⒈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引《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⒉喻指明鉴之人。引《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⒊谓明鉴,明察。引《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⒋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引《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李善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张铣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唐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明圣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⒌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引杨朔《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网络解释水镜(汉语词语)水镜,汉语词汇。
释义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2、喻指明鉴之人。
综合释义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鍼芥。”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銓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李善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张铣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唐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明圣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杨朔《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水镜[shuǐjìng]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比喻人识见清明。《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比喻月亮。《文选.谢庄.月赋》:「柔只雪凝,圆灵水镜。」
汉语大词典(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清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针芥。”(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宋苏轼《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铨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李善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张铣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唐杨炯《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明圣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杨朔《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国语辞典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水镜[shuǐjìng]⒈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引《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⒉比喻人识见清明。引《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⒊比喻月亮。引《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辞典修订版水和镜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比喻人识见清明。《晋书.卷四三.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宋.苏轼〈次韵僧潜见赠〉诗:「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比喻月亮。《文选.谢庄.月赋》:「柔只雪凝,圆灵水镜。」
其他释义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2.喻指明鉴之人。3.谓明鉴,明察。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1.松林夹岸染篷帆,惬意素描水镜天。
2.死者的潜水镜,还有成片的暗黑血渍仍然漂浮在海水中。
3.朗如日月,清如水镜。出自:唐·杨炯《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4.朗如日月,清如水镜。《郪县令扶风窦兢字思谨赞》比喻人生应当光明清白。
5.水镜先生曾与我有恩,本欲报恩,今番特来相投,却不想先生已不在此地,听闻你是先生弟子,自然该来见见。
6.这时的阳光,特别是它映在水面的影子,真的是耀的刺眼!这透明的河面仿佛是一面水镜,在阳光的照耀下。无数的冰粒,玲珑剔透,闪闪发光,刺得眼睛直发痛。
7.……在希腊神话中,说水仙花是由一个顾影自怜,天天到湖滨照着水镜赞叹自己貌美的青年变成的。
8.潜水时,他们戴着手工雕刻的嵌着玻璃镜片的木制潜水镜,并用由船骨,橡胶轮胎和金属碎片制成的刺枪进行捕猎。
9.恳求。我想要潜水镜,他气喘吁吁地说着,眼中充满对抗和恳求。
10.倒影空间是指书写透过水、镜或光等媒介,所映照出來的虚象。
读音:shuǐ
[shuǐ]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jìng
[jìng]
(1)(名)镜子:穿衣~|波平如~。
(2)(名)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花~|眼~儿|凹~|凸~|望远~|三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