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方幅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方幅

方幅

【拼音】:fāng fú

【注音】:ㄈㄤㄈㄨˊ

【结构】:方(独体结构)幅(左右结构)

【简体】:方幅

【繁体】:方幅

解释

词语解释1.指规模方正。2.指人品方正﹐端方。3.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4.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5.犹法度;规矩。6.指幅员;疆域。7.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方幅[fāngfú]⒈指规模方正。⒉指人品方正,端方。⒊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⒋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⒌犹法度;规矩。⒍指幅员;疆域。⒎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引证解释⒈指规模方正。引《南史·徐勉传》:“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復有以。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復方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一》:“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主馆,号为崇玄,开置堂宇厢廊,殊为方幅。”⒉指人品方正,端方。引《北史·樊子盖传》:“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与其良者”唐贾公彦疏:“人虽无别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⒊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引南朝梁沉约《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陈书·姚察传》:“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清黄宗羲《与陈介眉庶事书》:“﹝吾兄﹞欲以章句扬於当时,委弃方幅典誥之书而不视。”⒋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引清唐甄《潜书·去名》:“汉人之作,文之末也,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四灵诸公之体,方幅狭隘,令人一览易尽,亦为不善变矣。”⒌犹法度;规矩。引宋叶适《丁少詹墓志铭》:“﹝少詹﹞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眇,皆有方幅。”⒍指幅员;疆域。引章炳麟《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以吾支那方幅之广,生齿之繁,文教之盛,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⒎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引《世说新语·巧艺》“支公以围棊为手谈”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王以围棊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余嘉锡笺疏:“六朝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此言‘方幅齿遇’,犹言正当礼遇之也。”《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詔切之,令自为其所。”《南史·梁豫章王综传》:“方幅出行,垂帷於舆。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网络解释方幅方幅,汉语词汇。

释义1.指规模方正。2.指人品方正,端方·3.方形笺册。4.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5.犹法度;规矩。6.指幅员;疆域。7.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综合释义指规模方正。《南史·徐勉传》:“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復有以。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復方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一》:“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主馆,号为崇玄,开置堂宇厢廊,殊为方幅。”指人品方正,端方。《北史·樊子盖传》:“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与其良者”唐贾公彦疏:“人虽无别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南朝梁沉约《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誥之书也。”《陈书·姚察传》:“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清黄宗羲《与陈介眉庶事书》:“﹝吾兄﹞欲以章句扬於当时,委弃方幅典誥之书而不视。”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清唐甄《潜书·去名》:“汉人之作,文之末也,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四灵诸公之体,方幅狭隘,令人一览易尽,亦为不善变矣。”犹法度;规矩。宋叶适《丁少詹墓志铭》:“﹝少詹﹞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眇,皆有方幅。”指幅员;疆域。章炳麟《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以吾支那方幅之广,生齿之繁,文教之盛,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世说新语·巧艺》“支公以围棊为手谈”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王以围棊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余嘉锡笺疏:“六朝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此言‘方幅齿遇’,犹言正当礼遇之也。”《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詔切之,令自为其所。”《南史·梁豫章王综传》:“方幅出行,垂帷於舆。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网友释义方幅,汉语词汇。拼音:fāngfú释义:1.指规模方正。2.指人品方正,端方·3.方形笺册。4.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5.犹法度;规矩。6.指幅员;疆域。7.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

汉语大词典(1).指规模方正。《南史·徐勉传》:“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所以尔者,亦复有以。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复方幅。”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稽神枢一》:“齐初,乃敕句容人王文清,仍此主馆,号为崇玄,开置堂宇厢廊,殊为方幅。”(2).指人品方正,端方。《北史·樊子盖传》:“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周礼·天官·宰夫》“书其能者,与其良者”唐贾公彦疏:“人虽无别行,而有方幅正直者也。”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士之稍方幅者,则惧其戾俗而不举矣。”(3).方形笺册。古代典诰、诏命、表奏等皆用方形笺册,故亦借指此类重要文书。南朝梁沈约《修定乐书疏》:“《檀弓》残杂,又非方幅典诰之书也。”《陈书·姚察传》:“宫内所须方幅手笔,皆付察立草。”清黄宗羲《与陈介眉庶事书》:“﹝吾兄﹞欲以章句扬于当时,委弃方幅典诰之书而不视。”(4).泛指文章或文章格局。清唐甄《潜书·去名》:“汉人之作,文之末也,而况后之琐琐方幅者乎?”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四灵诸公之体,方幅狭隘,令人一览易尽,亦为不善变矣。”(5).犹法度;规矩。宋叶适《丁少詹墓志铭》:“﹝少詹﹞纵笔所就,词雄意确,论事深眇,皆有方幅。”(6).指幅员;疆域。章炳麟《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书》:“以吾支那方幅之广,生齿之繁,文教之盛,曾不不逮是偏国寡民乎?”(7).六朝时方言。公然;正当。《世说新语·巧艺》“支公以围棋为手谈”刘孝标注引晋裴启《语林》:“王以围棋为手谈,故其在哀制中,祥后客来,方幅会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余嘉锡笺疏:“六朝人谓凡事之出于光明显著者为方幅。此言‘方幅齿遇’,犹言正当礼遇之也。”《宋书·吴喜传》:“且欲防微杜渐,忧在未萌,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令自为其所。”《南史·梁豫章王综传》:“方幅出行,垂帷于舆。每云恶人识其面也。”

国语辞典规矩法度。方幅[fāngfú]⒈规矩法度。引《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⒉公然。引《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全自为其所。」

辞典修订版规矩法度。《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公然。《宋书.卷八三.吴喜传》:「不欲方幅露其罪恶,明当严诏切之,全自为其所。」

字义分解

读音:fāng

[fāng]

(1)(名)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正~形。

(2)(名)乘方:平~。

(3)姓。

(4)(名)方向:东~。

(5)(名)方面:正~。

(6)(名)地点、地区:~言。

(7)(名)方法:药~。

(8)(形)正直:品行~正。

(9)(副)正在;正当:~才。

(10)(量)用于方形东西:几~木头。

读音:fú

[fú]

(1)(形)(~儿;读fúr)布帛、呢绒等的宽度:~面|单~|双~|宽~的白布。

(2)(形)泛指宽度:~员|振~。

(3)(~儿;读fúr)(量)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一~画|用两~布做一个床单儿。

方幅相关成语

方幅相关词语

上一个:方土

下一个:方洋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