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义
【拼音】:lì shǐ
【简体】:历史主义
【繁体】:歷史主義
词语解释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⒈也称“历史观点”。将历史的现象、事件、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过程中考察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认为历史具有总体上的不可逆性和前后的继承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网友释义历史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历史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英语historicismhistoricalismhistorism
法语Historicisme
其他释义也称“历史观点”。将历史的现象、事件、人物置于特定历史过程中考察和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认为历史具有总体上的不可逆性和前后的继承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新历史主义影视通过戏说历史、消费历史和时空错位等形式来对历史进行解读,对此,受众应持有辩证的认识方法。
2.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割裂学术之间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成绩乃是以前人的成绩为起点,对前人学术补偏救弊的结果,充分肯定了前人的成绩,表现出深刻的朴素历史主义思想。
3.全书以历史主义学派对以往历史抱以“同情的理解”的史观进行理论分析,注重历史情势,持论公允,见解深刻。
4.沃格林非但没有从历史主义的基督教中寻找极权主义的起源,反倒责怪起那些反对极权主义的灵知主义遇难者。
5.正是对于这种权力和颠覆之间的关系,新历史主义,尤其是谈到现代早期时,所关注和研究的。
6.再说一次,尽管,新历史主义希望将我们重新带回现实世界,它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回归得受到语言的限制。
7.换句话说就是,伊瑟尔并不比葛达玛更历史主义,但他相反却坚持在两个有争执的视域中,偏见的互换。
8.今天我们介绍另外一种文学批评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及其流行,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叫新历史主义。
9.新历史小说虽切人传统历史主义的盲区,有独特的发现,却又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窠臼。
10.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哲学、解释学、结构主义、历史主义、科学实在论,都体现了三大哲学的融合。
读音:lì
[lì]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
读音:shǐ
[shǐ]
(1)(名)历史:~学。
(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3)姓。
读音:zhǔ
[]
1. 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脑: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财物的人)。当家作主。
2. 旧时臣子称君王,下级称上级,仆人称家主:君主。主上。
3. 对事物的意见或认为应当如何处理,决定:主张。主见。主意。主义。
4. 对事物有决定权力:民主。自主。主持。主宰。主权(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的权力)。
5. 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次。主要。主力。主将(
)。6. 预示:早霞主雨。
7. 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木主。神主。
8. 基督教、伊斯兰教对所信仰的神或本教创始人的称呼。
9. 姓。
读音:yì
[]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