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
【拼音】:huò láng
【注音】:ㄏㄨㄛˋㄌㄤˊ
【词性】:名词。
【结构】:货(上下结构)郎(左右结构)
【简体】:货郎
【繁体】:貨郎
词语解释货郎huòláng。(1) 在城乡流动零售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货郎[huòláng]⒈在城乡流动零售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英streetvendor;itinerantpedlar;
基础解释(名)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
引证解释⒈出售杂货的流动小商贩。引宋周密《武林旧事·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散钱行、货郎。”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等那货郎儿过来,你买些胭脂粉搽搽脸。”《水浒传》第七四回:“﹝范青﹞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皷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明陈大声《醉花阴·赏灯》套曲:“更有百工技艺,货郎儿堆堆积积。”何其芳《画梦录·货郎》:“鼓在货郎手里响了起来。”
网络解释货郎(词语释义)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亦称“货郎子”。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此业至晚于宋代已盛行。
综合释义出售杂货的流动小商贩。宋周密《武林旧事·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散钱行、货郎。”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等那货郎儿过来,你买些胭脂粉搽搽脸。”《水浒传》第七四回:“﹝范青﹞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皷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明陈大声《醉花阴·赏灯》套曲:“更有百工技艺,货郎儿堆堆积积。”何其芳《画梦录·货郎》:“鼓在货郎手里响了起来。”
网友释义货郎,旧时汉族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亦称“货郎子”。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此业至晚于宋代已盛行。
汉语大词典出售杂货的流动小商贩。宋周密《武林旧事·舞队》:“大小全棚傀儡:……散钱行、货郎。”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等那货郎儿过来,你买些胭脂粉搽搽脸。”《水浒传》第七四回:“﹝范青﹞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明陈大声《醉花阴·赏灯》套曲:“更有百工技艺,货郎儿堆堆积积。”何其芳《画梦录·货郎》:“鼓在货郎手里响了起来。”
国语辞典旧时肩挑担子,手摇小鼓,沿街叫卖日常用品的小贩。货郎[huòláng]⒈旧时肩挑担子,手摇小鼓,沿街叫卖日常用品的小贩。引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这隔壁有个王货郎,他如今去汴梁做买卖。」《水浒传·第七四回》:「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著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
辞典修订版旧时肩挑担子,手摇小鼓,沿街叫卖日常用品的小贩。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这隔壁有个王货郎,他如今去汴梁做买卖。」《水浒传.第七四回》:「扮做山东货郎,腰里插着一把串鼓儿,挑一条高肩杂货担子。」也称为「货郎担儿」、「货郎儿」。
法语Korobeiniki
其他释义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地贩卖日用品的人,有的也兼营收购:~担(货郎装货物的担子)。
近义词 商贩
1.个别同志看了还是把头摇成货郎鼓;上了战场,是个累赘。
2.宝儿右手把收货郎的头往地上一按低,左手抄起抢嘴,用枪托就砸过去,因为已经没有时间举枪射击了。
3.货郎鼓、剃头挑子、磨刀板凳、菜筐子……在张振元居所楼下的仓库里,摆满了他几十年来收集、制作的道具。
4.他手中握着一个不断咚咚作响的货郎鼓,原来这个柳林郎未死时的小名便是叫做小辫。
5.去看货郎爷爷琳琅满目精巧别致的货郎担,看货郎爷爷百问不厌百挑不烦的亲切笑容,看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婶和姐姐大嫂们眉开眼笑地在货郎担子前换东换西。
6.此外,还有《折梅》、《荆钗记·见娘》、《千里送京娘》、《白兔记·抢棍》、《渔家乐·藏舟》、《白兔记·回书》、《货郎担·女弹》等代表剧目。
7.做销售有工资,还有安家费,销售出来还有很多的提成,这些好处尤其让那些货郎兄弟们高兴,这些都是他们走街串户时候一年甚至十年都挣不来的钱。
8.卖货郎看穿了他的伎俩,推动了第三次到海岸,在那里他购买了货物,而不是他的盐海绵。
9.你站在半开的窗牖前,面纱微微撩起,等待着货郎来卖手镯脚铃。
10.丁牛好像最忌讳这个字眼儿,脑袋摇得像货郎鼓,“咱一个新兵蛋子,会搞个屎。
读音:huò
[huò]
(1)(名)货币;钱:通~。
(2)(名)货物;商品:百~|订~|销~|~真价实。
(3)(名)指人(骂人的话):笨~|烂~。
(4)(动)出卖:~卖。
读音:láng,làng
[láng]
[ lá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郎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郎。女郎。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郎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5. 姓。
[ làng ]1. 〔屎壳郎〕“蜣螂”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