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之亲
【拼音】:jī fū zhī qīn
【简体】:肌肤之亲
【繁体】:肌膚之親
词语解释本意是指肌肤之间的相互接触,常被用于指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包括抚摸、拥抱、接吻、性交等。
基础解释本意是指肌肤之间的相互接触,常被用于指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
辞典修订版男女双方亲昵的接触。如接吻、抚摸、性行为等。
辞典简编版男女双方亲昵的接触。 【造句】夫妻间的肌肤之亲是自然的表现。
1.爱情并不存在。男女之间有的只是激情,在爱情中寻找安逸是绝对不合适的,甚至是可怜的。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杜拉斯
2.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颓败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3.爱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4.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5.爱情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6.女人是怎么样辨别什么人只是“普通朋友”,而那些又是“想有肌肤之亲的人”呢?
7.然而性不是影响两性关系的唯一要素,事实上,还有其他因由能让你在短的来不及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里,使你们的关系从肌肤之亲变得冰冷淡漠。
8.他后来又尝试了篮球,但作为一个发育晚的人,他不喜欢那种赤膊上阵有“肌肤之亲”的对抗运动。
9.研究工作也再度表明,一些简单的方式,例如与母亲的肌肤之亲,即所谓的“袋鼠式”母亲护理法,可以拯救早产儿生命。
10.触摸,尤其是肌肤之亲,可以使你的身体产生一种叫做催产素的荷尔蒙物质。
读音:jī
[jī]
(名)肌肉;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能收缩而引起器官的运动:二头~|~腱|~肤。
读音:fū
[fū]
(名)皮肤:切~之痛。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īn,qìng
[qīn]
[ qīn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 婚姻:亲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5.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 qìng ]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