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阑
【拼音】:jǐng lán
【注音】:ㄐ一ㄥˇㄌㄢˊ
【结构】:井(独体结构)阑(半包围结构)
【简体】:井阑
【繁体】:井闌
词语解释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同'井栏'。
基础解释同/'井栏/',水井的围栏。同/'井栏/'。
引证解释⒈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裴松之注引《魏略》:“亮(诸葛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⒉同“井栏”。引唐薛奇童《怨诗》之一:“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鬭鸳鸯。”唐李贺《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网络解释井阑井阑,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登高攻城器具。推测是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的,但后来楚王用井阑去进攻宋国。墨子用火来防御井阑的进攻,井阑行动力很慢,往往很容易被破坏·井阑是移动箭楼,可攻击城墙上敌军的攻城兵器。架上它,任何兵种都可远射。一般搭至3层半高,底下安上滑轮,居高临下移动扫射。特点:范围广,对动态打击力强;弱点:移动慢,没近身作战能力。
综合释义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裴松之注引《魏略》:“亮(诸葛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同“井栏”。唐薛奇童《怨诗》之一:“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鬭鸳鸯。”唐李贺《恼公》诗:“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井阑[jǐnglán]井口的围阑。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宫垣紫界墙,井阑排菡萏。」古代攻城的用具。《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亮乃更之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
网友释义井阑,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登高攻城器具。推测是战国时期的墨子发明的,但后来楚王用井阑去进攻宋国。墨子用火来防御井阑的进攻,井阑行动力很慢,往往很容易被破坏·井阑是移动箭楼,可攻击城墙上敌军的攻城兵器。架上它,任何兵种都可远射。一般搭至3层半高,底下安上滑轮,居高临下移动扫射。特点:范围广,对动态打击力强;弱点:移动慢,没近身作战能力。
汉语大词典(1).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裴松之注引《魏略》:“亮(诸葛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2).同“井栏”。唐薛奇童《怨诗》之一:“杨叶垂阴砌,梨花入井阑。”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斗鸳鸯。”唐李贺《恼公》:“井槛淋清漆,门铺缀白铜。”
国语辞典井口的围阑。
辞典修订版井口的围阑。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宫垣紫界墙,井阑排菡萏。」古代攻城的用具。《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亮乃更之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
其他解释1.谓井口之栏干。《南史·齐高帝诸子·江夏王锋传》:「倚井阑为书,书满则洗之。」;唐、白居易〈渭村退居〉诗:「井阑排菡萏,檐瓦鬬鸳鸯。」
其他释义1.古代登高攻城的器具。2.同'井栏'。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读音:jǐng
[jǐng]
(1)(名)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一口~|双眼~。
(2)(名)形状像井的:矿~|油~|盐~|竖~|探~|渗~|天~。
(3)(名)二十八宿之一。
(4)(名)(Jǐnɡ)姓。
(5)(形)形容整齐:~然|~~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