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帖
【拼音】:jiǎn tiě
【注音】:ㄐ一ㄢˇㄊ一ㄝˇ
【词性】:名词。
【结构】:柬(独体结构)帖(左右结构)
【简体】:柬帖
【繁体】:柬帖
词语解释柬帖jiǎntiě。(1)泛指信札、请帖等。柬帖[jiǎntiě]⒈泛指信札、请帖等。英card;
基础解释(名)写有通知、启事之类的纸片。
引证解释⒈泛指信札、帖子等。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小僧心病发了,去不得。有一柬帖,与我呈上恩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花月痕》第十三回:“荷生将柬帖儿递给青萍,説道:‘送到愉园,就回来罢。’”
网络解释柬帖柬帖与便条,名片一样,都是书信的变体,但是柬帖的形式与用语,比便条名片更为刻板而固定。「柬」与简相通,是以竹简书写的意思。「帖」则是用帛布来书写。二者是在纸张尚未普遍流行之前,因为书写材料不同,而产生的异称,所以柬帖亦称简帖,它是一般应酬及婚丧庆吊所用的总称。是「书面通知」,大多以稍硬的纸张印成卡片或摺叠式二种。在用纸片取代了木片、竹片、布帛之后,柬帖的美术装潢和用料越来越考究了。
综合释义泛指信札、帖子等。《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小僧心病发了,去不得。有一柬帖,与我呈上恩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花月痕》第十三回:“荷生将柬帖儿递给青萍,説道:‘送到愉园,就回来罢。’”
汉语大词典泛指信札、帖子等。《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小僧心病发了,去不得。有一柬帖,与我呈上恩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一个后生像个远方来的走到面前,对着陆氏叩了一头,口称道:‘郑官人有书拜上娘子。’递过一封柬帖来。”《花月痕》第十三回:“荷生将柬帖儿递给青萍,说道:‘送到愉园,就回来罢。’”
国语辞典书信的泛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常中表兄妹柬帖往来契蜜则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约?」也作「简帖」、「简子」。柬帖[jiǎntiě]⒈书信的泛称。也作「简帖」、「简子」。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常中表兄妹柬帖往来契蜜则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约?」⒉婚丧喜庆及平常应酬用的通知文帖。
辞典修订版书信的泛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平常中表兄妹柬帖往来契蜜则有之,何曾有私逃之约?」也作「简帖」、「简子」。婚丧喜庆及平常应酬用的通知文帖。
法语note、billet
其他释义1.泛指信札﹑帖子等。
近义词 名片
1.青舆图候心里想,双手接过柬帖,脸上绽开大大的笑容,嘴里说着“微臣惶恐、深感荣幸”。
2.摸了摸胡子,男子微微一笑掏出了一红色的柬帖,此人赫然便是易装出门的李瑞,而在其身旁的狂战则是一脸的平淡。
3.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巨内翰高情,下好违阻,贺内翰写了柬帖,投与杨太师、高力士。
4.到得明日,外面传进,梅府致意柬帖,要问盗情审结如何。
5.几年前,我用一批书画家书札、册页与一友人交换到张申府先生旧藏友人书札、柬帖数件;张申府先生的父亲张濂亲手编订的《张氏族谱》一册。
6.写罢,若兰早把手中柬帖递过,三人同观。
读音:jiǎn
[jiǎn]
(名)信件、名片、帖子等的统称:请~|~帖|书~|贺~。
读音:tiè,tiě,tiē
[tiě]
[ tiè ]1.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 tiě ]1. 便条:字帖儿。
2.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3.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4.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 tiē ]1. 妥适:妥帖。安帖。
2. 顺从,驯服:服帖。俯首帖耳。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