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肝石
【拼音】:mǎ gān shí
【注音】:ㄇㄚˇㄍㄢㄕˊ
【结构】:马(独体结构)肝(左右结构)石(半包围结构)
【繁体】:馬肝石
词语解释石名。详“马肝”。传说中的药石名。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马肝石[mǎgānshí]⒈石名。详“马肝”。传说中的药石名。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基础解释石名。详“[[马肝]]”。传说中的药石名。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引证解释⒈石名。详“马肝”。⒉传说中的药石名。引《洞冥记》:“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常以水银养之,半青半白,如今之马肝,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髮,白者皆黑。”⒊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网络解释马肝石马肝石,既是中药何首乌的别名,也是端砚石品之一。
综合释义石名。详“马肝”。传说中的药石名。《洞冥记》:“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常以水银养之,半青半白,如今之马肝,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髮,白者皆黑。”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汉语大词典(1).石名。详“马肝”。(2).传说中的药石名。《洞冥记》:“元鼎五年,郅支国贡马肝石百斤,常以水银养之,半青半白,如今之马肝,舂碎以和九转之丹,服之弥年不饥渴也,以之拂发,白者皆黑。”(3).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其他释义1.石名。详'马肝'。2.传说中的药石名。3.何首乌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读音:mǎ
[mǎ]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gān
[gān]
(名)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癌|~风|~气|~素|~炎|~脏|~功能。
读音:shí,dàn
[shí]
[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