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戏
【拼音】:mì xì
【简体】:宓戏
【繁体】:宓戲
词语解释⒈ 见“宓羲氏”。宓戏[mìxì]⒈见“宓羲氏”。
基础解释伏羲氏。
引证解释⒈见“宓羲氏”。
网友释义拼音:mìxì注音:ㄇㄧˋㄒㄧˋ亦作“宓戏氏”。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宓,通“伏”。《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颜师古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礼记·月令》“其帝大皥”汉郑玄注:“大皥,宓戏氏。”《战国策·赵策二》:“宓戏、神农教而不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案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礼记·月令》“其帝大皥”唐陆德明释文:“‘宓戏’,宓音密,又音服;戏又作亏,亦作牺,又作羲。”
汉语大词典见“宓羲氏”。《汉语大词典》:宓羲氏 拼音:fúxīshì亦作“宓戏氏”。即伏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宓,通“伏”。《汉书·古今人表》:“太昊帝宓羲氏。”颜师古注:“宓,音伏,字本作虙,其音同。”《礼记·月令》“其帝大皞”汉郑玄注:“大皞,宓戏氏。”《战国策·赵策二》:“宓戏、神农教而不诛。”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皇甫谧云:‘伏羲或谓之宓羲。’案诸经史纬候,遂无宓羲之号。虙字从虍,宓字从宀,下俱为必,末世传写,遂误以虙为宓,而《帝王世纪》因更立名耳。”《礼记·月令》“其帝大皞”唐陆德明释文:“‘宓戏’,宓音密,又音服;戏又作亏,亦作牺,又作羲。”
国语辞典⒈ 古代一位皇帝。参见「伏羲」条。引: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交,存敦厖之朴,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宓戏[fúxì]⒈古代一位皇帝。参见「伏羲」条。引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交,存敦厖之朴,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辞典修订版古代一位皇帝。参见「伏羲」条。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交,存敦厖之朴,拨流失之风,反宓戏之俗。」
其他释义1.见'宓羲氏'。
读音:mì,fú
[mì]
[ mì ]1. 安静。
2. 姓。
[ fú ]1. 古同“伏”,“伏羲”亦作“宓羲”。
读音:xì,hū
[xì]
[ xì ]1. 玩耍:游戏。儿戏。嬉戏。戏豫(嬉游逸乐)。二龙戏珠。
2. 嘲弄,开玩笑:戏言。戏弄。戏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
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戏。黄梅戏。看戏。演戏。皮影戏。
[ hū ]1. 〔於(wū)戏〕同“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