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用武之地
【拼音】: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繁体】:英雄無用武之地
【拼音】:yīng xióng wú yòng wǔ zhī dì
词语解释⒈ 形容人有抱负、有才能,但却无地施展。例: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英:noscopefordisplayingone’sabilities;英雄无用武之地[yīngxióngwúyòngwǔzhīdì]⒈形容人有抱负、有才能,但却无地施展。例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英noscopefordisplayingone’sabilities;
基础解释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比喻有抱负有才能的人却没有施展的地方和机会。
引证解释⒈ 比喻有胆识,有才能而无施展的机会。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老舍《神拳》第四幕:“秀才不动笔,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吗?”⒈比喻有胆识,有才能而无施展的机会。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引《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老舍《神拳》第四幕:“秀才不动笔,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吗?”
综合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齐先生之所以~,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沙叶新《陈毅市长》
网友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出处是西晋·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5《诸葛亮传》。
国语辞典⒈ 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引:《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英雄无用武之地[yīngxióngwúyòngwǔzhīdì]⒈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引《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成语解释英雄无用武之地
辞典修订版人虽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资治通监.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石点头.卷九》:「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
辞典简编版人虽然有才能,却无施展的机会。 【造句】他虽然对教育非常有研究,但却未从事教职,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成语词典版01.宋.胡寅《斐然集.卷二四.诸葛孔明传》:「(诸葛)亮说(孙)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定,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02.《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唐兵陷于伏中,又且路生力倦,如何抵敌?李都督虽然骁勇,奈英雄无用武之地。」03.清.顾炎武〈形势论〉:「夫取天下者,必居天下之上游,而后可以制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则事不集。」04.《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其他释义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
1.六十年代后期,大批的科技工作者被安排到农村去劳动,离开了实验室,这些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2.大丈夫处世,当磊磊落落,建不朽于天壤,安能随肉食者老死牖下!纵有才无命,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能流芳百世,亦当自我造命,弄兵潢地,遗耻万年。
3.他的娱乐天分,在这保守的公司,可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4.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渐渐地,觉得机遇的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机遇,即使你有济世之才,也必将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5.大城市大机关人才聚集如果不流动,势必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
6.平时我们可能会担心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一旦你有了用武之地或许就会忙到半死。
7.反观专擅“杀价”的买方经纪今日英雄无用武之地,眼观四面、身听八方,就怕吉屋上市,落后一步。
8.这个公司人才济济,表现机会却有限,难免有人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9.俗话说:英雄无用武之地;俗话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不要自甘堕落,要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的!祝你一帆风顺!
10.很多学生从未在正式比赛中施展他们的技能。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只好跑到校园服务器,有时甚至是一些公司及政府的服务器上大展拳脚。
读音:yīng
[yīng]
(1)(名)〈书〉花:落~缤纷。
(2)(名)才能或智慧过人的人:~杰|~豪|~魂。
(3)(名)姓。
(4)(名)指英国。
读音:xióng
[xióng]
(1)(形)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蕊。
(2)(形)有气魄的:~心。
(3)(形)强有力的:称~。
(4)(名)强有力的人或国家:奸~|群~。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yòng
[yòng]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
读音:wǔ
[wǔ]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