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龍點睛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繁体】:畫龍點睛
【近义词】:一语道破
【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网友释义画龙点睛(拼音:huàlóngdiǎnj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辞典修订版南朝梁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壁上画龙,并为其中二龙点上眼睛,龙便破壁乘云飞去的故事。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后用以比喻绘画、作文时在最重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全体更加生动传神。明.张鼐〈读卓吾老子书述〉:「夫一古人之书耳,有根本者下笔监定,则为画龙点睛;无根本者妄意标指,则为刻舟记剑。」亦比喻做事能把握要点。《儿女英雄传.第三零回》:「这日安太太吩咐他给岳父母顺斋,原不过说了句『好好儿的弄点吃的』,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
辞典简编版比喻绘画、作文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笔,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造句】这篇文章在说明艰深的人生哲理时,穿插了各种日常生活实例,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法语la dernière touche heureuse pour rendre une œuvre plus vivante、dessiner l'œil du dragon et il devient vivant
成语词典版01.明.唐元竑《杜诗攟.卷一》:「昔人画龙点睛辄飞去,画女子剌心即痛,伎艺到绝处,岂有神灵凭其笔端耶?」02.明.朱谋垩《画史会要.卷五.气韵》:「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又如画猫绝鼠,画大士渡海而灭风,画龙点睛飞去,此之谓也。」03.明.顾起元《说略.卷一六.书画》:「廉广画二鬼图,一夕风雨,鬼兵交战。张僧繇画龙点睛,便破壁飞去。」04.明.刘宗周《刘子遗书.卷四.学言三》:「周子反覆言诚、神、几不已,至此指出个把柄。言思是画龙点睛也,思之功,全向几处用。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05.清.钱谦益〈复天然昱和尚书〉:「《金刚眼》《西樵录》诸书错列经笥,如奉圆音提唱。《林间录》画龙点睛,便欲飞去。」06.《儿女英雄传.第三零回》:「这日安太太吩咐他给岳父母顺斋,原不过说了句『好好儿的弄点吃的』,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07.清.魏裔介〈鲍让侯诗集序〉:「严沧浪云:『诗有妙悟,非关理也。』让侯者,其从悟后而得之乎!悟者之于诗,譬如画龙点睛,其余鳞甲都无用处。」
读音:huà
[huà]
1.劃分、區分。《左傳•襄公四年》:“芒芒禹跡,畫為九州。”《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幙帷蘭甸,畫流高陛。”
2.設計、籌謀。通“劃”。《文選•揚雄•解嘲》:“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六齣》:“虧了夫人侯氏,有膽有謀,昨夜畫定計策。”
3.繪圖:“畫一幅風景。”《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顧愷之傳》:“愷之每畫人成,或數年,不點目精。”
4.簽署、簽押:“畫押”、“畫供”。
5.終止。《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6.圖、圖像:“山水畫”、“人物畫”。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7.量詞。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亞這個字有八畫。”
8.姓。如明代有畫芳。
9.清楚、整齊:“整齊畫一”。
读音:lóng
[lóng]
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
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
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
6.姓。如秦代有龍且。
7.二一四部首之一。
读音:jīng
[jīng]
(名)眼珠儿:目不转~|定~一看|画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