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绊手
【拼音】:tī jiǎo bàn shǒu
【注音】:ㄊ一ㄐ一ㄠˇㄅㄢˋㄕㄡˇ
【简体】:踢脚绊手
【繁体】:踢腳絆手
词语解释跌跌撞撞的样子。踢脚绊手[tījiǎobànshǒu]⒈跌跌撞撞的样子。
引证解释⒈跌跌撞撞的样子。引《西游补》第一回:“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
网络解释踢脚绊手tījiǎobànshǒuㄊㄧㄐㄧㄠˇㄅㄢˋㄕㄡˇ
综合释义跌跌撞撞的样子。《西游补》第一回:“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踢脚绊手[tījiǎobànshǒu]跌跌撞撞。《西游补.第一回》:「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
国语辞典跌跌撞撞。踢脚绊手[tījiǎobànshǒu]⒈跌跌撞撞。引《西游补·第一回》:「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
辞典修订版跌跌撞撞。《西游补.第一回》:「行者看见,心中焦躁,耳朵中取出金箍棒,拿起乱赶,吓得小儿们一个个踢脚绊手走去。」
其他释义1.跌跌撞撞的样子。
读音:tī
[tī]
(动)抬起腿用脚撞击:~球|~飞。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
读音:bàn
[bàn]
(动)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手|~脚|~了一交。
读音:shǒu
[shǒu]
(1)(名)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
(2)(动)拿着:人~一册。
(3)(形)小巧而便于拿的:~册|~折。
(4)(形)亲手:~抄。
(5)(~儿)量词;用于技能、本领:他真有两~。
(6)(名)擅长某种技能的人或做某种事的人: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