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酉
【拼音】:èr yǒu
【注音】:ㄦˋ一ㄡˇ
【结构】:二(独体结构)酉(独体结构)
词语解释指大酉小酉二山。因山下有酉水和酉溪交汇而得名。二酉[èryǒu]⒈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
引证解释⒈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引唐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诗:“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请箇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天雨花》第二回:“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
网络解释二酉èryǒuㄦˋㄧㄡˇ二酉
综合释义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唐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诗:“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请箇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天雨花》第二回:“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
汉语大词典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唐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诗:“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天雨花》第二回:“读书自幼到如今,五车二酉俱收纳。”
其他释义1.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小酉山洞中有书千卷,秦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酉'称丰富的藏书。
1.如果说岳麓书院的“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尊重与解读湖湘文化最有名的一处牌匾,那么第二处便是在二酉山——“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2.二酉先卒,三辰抚侄如己出,理田产,谋婚娶,皆殚竭心力。
3.“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夸父逐日”、“夜郎自大”等出自怀化的典故和传说,世所皆知。
4.古人常用“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精湛,此成语也出典于此,故沅陵二酉山被称之为“文化圣山”。
5.这里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出典处,是善卷辞王隐居和屈原“夕宿辰阳”之地,是西周穆王安陵之处,与龙文化有着十分渊远的联系。
6.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书通二酉、才贯二酉,都是指读书求学路上的极高层次,也说明二酉洞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高。
7.即“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贯二酉、湘东遗恨、酉阳杂俎”和“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8.古有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指的就是大酉山、小酉山,两山山洞中藏书千卷的记载。
9.那时候我刚从商学院毕业,分到农业银行乌苏营业所当信贷员,粟麦的父亲找到我,说要跟我借贷款,以私人名义开发二酉山旅游景点。
10.帅歌一早便得知粟麦坐棚伯的船过了二酉河,离开了乌宿镇。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yǒu
[yǒu]
(名)地支的第十位。参看〔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