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
【拼音】:dé xing
【注音】:ㄉㄜˊㄒ一ㄥˋ
【词性】:名词、形容词。
【结构】:德(左右结构)性(左右结构)
【简体】:德性
【繁体】:德性
词语解释德性déxìng。(1)道德品性。(2)同“德行”(déxíng)。德性[déxìng]⒈道德品性。例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清·刘开《问说》英moralcharacter;⒉同“德行”(déxíng)英disgusting;
基础解释道德品性
引证解释⒈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引《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清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盖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於外者,於文其大端也。”⒉品性;品质。引清李渔《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王鲁彦《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⒊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参见“德行”。引曹禺《日出》第三幕:“胡四……你瞧见这个么?大爷有的是洋钱。可就凭你这德性(向黑三),一个子也不值!”
网络解释德性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
综合释义自然至诚的本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清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盖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於外者,於文其大端也。”道德品性。清李渔《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王鲁彦《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讥笑轻视令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曹禺《日出》第三幕:“胡四……你瞧见这个么?大爷有的是洋钱。可就凭你这德性(向黑三),一个子也不值!”参见“德行”。
网友释义德性,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语出《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清李渔《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
汉语大词典(1).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郑玄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孔颖达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清梅曾亮《〈太乙舟山房文集〉序》:“盖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于外者,于文其大端也。”(2).品性;品质。清李渔《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沈从文《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王鲁彦《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曹禺《日出》第三幕:“胡四……你瞧见这个么?大爷有的是洋钱。可就凭你这德性(向黑三),一个子也不值!”参见“德行”。
国语辞典自然至诚的本性,如:「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德性[déxìng]⒈自然至诚的本性。引《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唐·孔颖达·正义:「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⒉道德品性。引《儒林外史·第一〇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近品德道德德行⒊讥笑轻视令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例如:「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英语moralintegrity,(coll.)revoltingbehavior,CL:副[fu4]法语(famil.)comportementrévoltant,intégritémorale,morale,moralité
辞典修订版自然至诚的本性。《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唐.孔颖达.正义:「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道德品性。《儒林外史.第一零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讥笑轻视令人产生恶感的仪态或行止,如:「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
辞典简编版道德品性。 【造句】小明在校品学兼优,德性温良,所以被推选为班长。讥笑别人的仪态或举止。 【造句】瞧他那副猥猥琐琐的德性,就知道做不了什么大事。
法语bonté morale、vertu
其他释义1.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2.品性;品质。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
1.中国之知识教育以德性教育为基本,亦以德性教育为归宿。
2.他才升了一个小组长,就得意忘形到这副德性!
3.跟我男朋友一副德性,讨厌死了。
4.胸有多大,事业有多大。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二就是要修炼心胸,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
5.他们都领证了就不要说了,总不能让他们离婚吧!但你应该警告那个男的,并和他绝交不在单独见面,以后尽量少跟闺蜜一起玩了,不然她还会怪你勾引他,男人就这样的德性,只能做好你自己吧。
6.不是每个人的德性都一样,那种天生多情,喜好招蜂引蝶的人,是不可能对那个人死心塌地的。
7.“德性就是力量”,这是西方哲学家康德的警世名言;孟子也有“仁者无敌”的励人心语。
8.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莎士比亚。
9.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拉罗什富科。
10.由生活演绎出的故事性价值并不比道德性价值低浅,也不比幸福低浅;它们不单是主观感受这么简单。
读音:dé
[dé]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读音:xìng
[xing]
(1)(名)性格:个~|耐~|天~。
(2)(名)性能;性质:弹~|药~|油~。
(3)(名)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党~|纪律~。
(4)(形)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器官|~行为|~生活。
(5)(名)性别:男~|女~|雄~|雌~。
(6)(名)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