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任
【拼音】:liú rèn
【注音】:ㄌ一ㄡˊㄖㄣˋ
【词性】:动词。
【结构】:留(上下结构)任(左右结构)
【简体】:留任
【繁体】:留任
词语解释留任liúrèn。(1)继续任职;尤指任期届满后继续担任原职。
基础解释继续任职;尤指任期届满后继续担任原职从上届政府留任的部长们
引证解释⒈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府。按,《南史·刘穆之传》作“徐羡之代管留臺”,《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作“刘道怜监留府事。”参见“留臺”、“留府”。引《宋书·刘穆之传》:“十一年,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任。”⒉指任满或已他调的官员因需要仍复任原职。
网络解释留任留任是指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府。出处《宋书·刘穆之传》。
综合释义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府。《宋书·刘穆之传》:“十一年,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任。”按,《南史·刘穆之传》作“徐羡之代管留臺”,《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作“刘道怜监留府事。”参见“留臺”、“留府”。指任满或已他调的官员因需要仍复任原职。留任[liúrèn]任期届满,不予他调或退休,仍继续连任本职。《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穆之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谢诲曰:『休元轻易,不若徐羡之。』乃以羡之为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加尚书仆射。」留任[liúrèn]任期届满,仍继续连任原职。【造句】李校长在今年任期届满后,将继续留任本校校长。
汉语大词典(1).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府。《宋书·刘穆之传》:“十一年,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穆之既卒,京邑任虚,乃驰还彭城,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任。”按,《南史·刘穆之传》作“徐羡之代管留台”,《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作“刘道怜监留府事。”参见“留台”、“留府”。(2).指任满或已他调的官员因需要仍复任原职。
国语辞典任期届满,不予他调或退休,仍继续连任本职。
辞典修订版任期届满,不予他调或退休,仍继续连任本职。《南史.卷一五.徐羡之传》:「穆之卒,帝欲用王弘代之。谢诲曰:『休元轻易,不若徐羡之。』乃以羡之为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加尚书仆射。」
辞典简编版任期届满,仍继续连任原职。 【造句】李校长在今年任期届满后,将继续留任本校校长。
英语remain in officeretain a post
法语rester en charge
其他释义(官员)留下来继续任职:降级~ㄧ新内阁已经组成,原外长~。
1.段婉曦安抚四州官员,仍令留任本职,让他们回去宣谕安抚,使军民各安本业,毋得惊扰。
2.他建议她尝试直观教具和维生素保留任何剩余的细胞功能,但是这一切,他可以提供。
3.如果付款拖延或过期未付,国际餐饮和酒店专业学会有权扣留任何递交的资料。所有收据和条款都应该参照国际餐饮和酒店专业学会标准。
4.载滢一并交宗人府圈禁;载濂闭门思过;载澜停全俸降一级调用;英年降二级调用;刚毅因病故免置议;赵舒翘革职留任;毓贤发往极边充当苦差,永不释回。
5.用擦拭布将屏幕清洁干净,不要残留任何细小灰尘和污迹。
6.一只小鸟来了,停留在你的门前,唱了一首歌,它不会要你给它一张证书或别的什么东西,它唱完了歌便快乐地飞走了,不留任何踪迹,那就是爱的成长。给予,不要等待着去察看你能攫取多少。
7.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不是因为储存库没有驻留任何应用程序对象,而是因为它对集群中的应用程序产生影响。
8.不要为特殊的场合留任何东西,生活中每一天对你来说都很特殊。对于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欢乐的任何东西,我尽量不推迟享用。
9.做人,一定要有推动力,因为有推动力,自然见到目标。但切忌急进,不要逼自己,如果不留任何喘息空间给自己,你只会逼到自己透不过气。
10.创始人不仅应该一开始就当,也应该一直留任,除非事实清楚地摆在眼前,人人都能看出他绝对无法带领公司继续发展。
读音:liú
[liú]
(1)(动)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不动
(2)(动)留学:~洋|~英。
(3)(动)使留;不使离去:挽~|拘~|~客人吃饭。
(4)(动)注意力放在某方面:~心|~神。
(5)(动)保留:自~地|~底稿|~胡子。
(6)(动)(把别人送来的东西)收下:礼物先~下来。
(7)(动)遗留:旅客~言簿|他把书~在我这里了。
(8)(Liú)姓。
读音:rèn,rén
[rèn]
[ rèn ]1. 相信,信赖:信任。
2. 使用,给予职务:任命。任人唯贤。
3. 负担,担当:担任。任课。
4. 职务:就任。到任。任重道远。
5. 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6. 不论,无论:任何。任人皆知。
[ rén ]1. 中国古代女子爵位名。
2. 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民族乐曲。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