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林下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林下

林下

【拼音】:lín xià

【注音】:ㄌ一ㄣˊㄒ一ㄚˋ

【结构】:林(左右结构)下(独体结构)

【简体】:林下

【繁体】:林下

解释

词语解释林下línxià。(1)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林下[línxià]⒈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例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英retirement;

基础解释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引证解释⒈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引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泗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明高启《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⒉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宋文天祥《遣兴》诗:“何从林下寻元亮,只向尘中作鲁连。”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郁雯《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湖州之诏。”⒊谓闲雅、超逸。参见“林下风气”。引《宣和画谱·人物二》:“童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

网络解释林下林下,是一个汉语词语,

释义1、树林底下。2、田野。3、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综合释义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泗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明高启《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宋文天祥《遣兴》诗:“何从林下寻元亮,只向尘中作鲁连。”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郁雯《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湖州之诏。”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童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林下风气”。林下[línxià]树林底下。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田野。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搧威虐。」

汉语大词典(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南朝梁任昉《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琏废泗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明高启《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朗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宋文天祥《遣兴》诗:“何从林下寻元亮,只向尘中作鲁连。”清钱谦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说投簪。”郁雯《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湖州之诏。”(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童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童氏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林下风气”。

国语辞典树林底下。林下[línxià]⒈树林底下。引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⒉田野。引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搧威虐。」

辞典修订版树林底下。唐.郑谷〈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田野。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搧威虐。」

英语underwoodunderbrush

其他释义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3.谓闲雅﹑超逸。

林下造句更多 >>

1.薛涛虽然出身卑下,却有林下风气,所以她的诗词受到人们的喜爱。

2.在雷州桉树人工林下,两种类型的砖红壤由于受不同母质和质地的影响,土壤养分和桉树叶片养分质量分数有较大差异。

3.林下植物的生长发育随林龄对林分郁闭度的改变而改变;不同桉树种类之间及桉树与相思类树种之间林下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均差异不显著。

4.黄山梅的叶具阴生叶的一般特征,对中、高海拔林下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5.香味指引着我们来到一片桃树林下,一朵朵粉色白色的桃花立刻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太阳照射下来,粉色白色的桃花给原本土黄色的大地铺上了一层粉红色的纱,仿佛给正在午睡的大地盖上了纱布。

6.经两年的实践,合作社还搞起了林下种植,在金丝柳、白蜡等树苗行间套种土豆,在闲散地边种植豆角,努力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7.研究在覆盖乌桕叶和林下间种等胁迫条件下,钉螺体内蛋白质组分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8.时见林泉飞白石;还思柳絮散清芬。注:晋书载道韫晚年寡居会稽,为前来请教学子传道授业,“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9.报道报料人方琦说,昨日登紫金山锻炼,他在山林下发现了一些漂亮的小花,淡淡的黄绿色,有紫色的斑点,就像是倒挂着的小钟,原来它就是传说中的贝母花。

10.樟子松林的胸径和森林的郁闭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树的高度、密度、森林下草的高度和盖度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

字义分解

读音:lín

[lín]

(1)(名)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树~|竹~|山~|防风~。

(2)(名)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艺~|碑~。

(3)(名)林业:农~牧副渔。

(4)(名)(Lín)姓。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

林下相关成语

林下相关词语

关于林下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林下的单词更多 >>

包含林下的歇后语

上一个:林平

下一个:柏林大学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