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
【拼音】:huǒ pào
【注音】:ㄏㄨㄛˇㄆㄠˋ
【词性】:名词。
【结构】:火(独体结构)炮(左右结构)
【简体】:火炮
【繁体】:火炮
词语解释火炮huǒpào。(1)口径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发射的重火器。火炮[huǒpào]⒈口径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药气体压力发射的重火器。英gun;cannon;
基础解释武器名。
引证解释⒈亦作“火砲”。亦作“火炮”。利用火力(火药发明后用火药)发射弹丸的重武器。引唐武元衡《出塞作》诗:“白羽矢飞先火礮,黄金甲耀夺朝暾。”《宋史·兵志九》:“﹝孝宗乾道﹞四年,幸茅滩教閲……兵分东西,呈大刀、火砲。”《说岳全传》第十六回:“在三山口各处紧要关隘,遍设伏兵火炮。”⒉指鞭炮。引沙汀《范老老师》:“接着他高高兴兴买了饼和火炮回去。”
网络解释火炮火炮,发明于中国,是指利用机械能、化学能(火药)、电磁能等能源抛射弹丸,射程超过单兵武器射程,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口径不小于20毫米(0.78英寸)的身管射击武器。
综合释义亦作“火砲”。亦作“火炮”。1.利用火力(火药发明后用火药)发射弹丸的重武器。唐武元衡《出塞作》诗:“白羽矢飞先火礮,黄金甲耀夺朝暾。”《宋史·兵志九》:“﹝孝宗乾道﹞四年,幸茅滩教閲……兵分东西,呈大刀、火砲。”《说岳全传》第十六回:“在三山口各处紧要关隘,遍设伏兵火炮。”指鞭炮。沙汀《范老老师》:“接着他高高兴兴买了饼和火炮回去。”火炮[huǒpào]武器名。一种利用火力发射弹丸的炮。
汉语大词典亦作“火炮”。亦作“火炮”。(1).利用火力(火药发明后用火药)发射弹丸的重武器。唐武元衡《出塞作》诗:“白羽矢飞先火炮,黄金甲耀夺朝暾。”《宋史·兵志九》:“﹝孝宗乾道﹞四年,幸茅滩教阅……兵分东西,呈大刀、火炮。”《说岳全传》第十六回:“在三山口各处紧要关隘,遍设伏兵火炮。”(2).指鞭炮。沙汀《范老老师》:“接着他高高兴兴买了饼和火炮回去。”
国语辞典武器名。一种利用火力发射弹丸的炮。火炮[huǒpào]⒈武器名。一种利用火力发射弹丸的炮。英语cannon,gun,artillery德语Kanone,Geschütz(S,Mil)
英语artillerygunnerheavy artilleryAFAPGLADDheavy field artilleryself-propelled gun
法语artillerie
其他释义炮①。
1.为这亊与妻商量,俩人义不反顾按时回到生产师,抵达营部驻地那天的凌晨,前方传来隆隆的火炮声,第二天解放军军车拉了一车车的战利品,对越自卫反击战终于开始了。
2.过去就曾发现朝鲜在三八线军事分界线下“掏洞”,修建地下通道,在地道里可以走人,甚至可以运输火炮,小型车辆,乃至装甲车。
3.黑暗的恐惧一扫而空,火炮齐鸣,投石车把最后的石料撒成雨零星乱的瞬间辉煌。
4.匆忙间,炮兵连揭去了伪装,装甲弹被摆放在火炮边用来打击坦克,霰弹也已经准备好用来应付可能的伴随步兵。
5.贝利少将称“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组织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欧洲平原上的大规模陆战进行,为此,双方都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火炮。
6.官军火炮齐鸣,土匪们腹背受敌,又听得官兵呐喊老巢被破,士气全无,一战即溃。
7.儿童节安全应急措施:烦恼若来骚扰,黑猫警长将之赶跑;苦闷胆敢胡闹,悟空乱棍一通拍倒;忧愁若不走掉,八戒直接调来火炮,你尽管蹦蹦跳跳尽情玩笑!
8.不是被狙击手就是被隐蔽着的其他坦克或者自行火炮打死了,我不知道。
9.不知道华先生,对于敝国的火炮,是否感兴趣呢?
10.本文采用有限元素法来讨论和分析坦克炮塔座圈在火炮推力和有关重力作用下,坦克静止而火炮射击时座圈的变形计算分析。
读音:huǒ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读音:páo,bāo,pào
[pào]
[ páo ]1. 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 bāo ]1.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 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 pào ]1. 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 爆竹:鞭炮。花炮。
3. 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