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声迹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声迹

声迹

【拼音】:shēng jì

【注音】:ㄕㄥㄐ一ˋ

【结构】:声(上下结构)迹(半包围结构)

【繁体】:聲跡

解释

词语解释1.亦作'声迹'。2.声望与事迹。3.犹言音讯行踪。4.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基础解释亦作/'声迹/'。声望与事迹。3.犹言音讯行踪。4.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引证解释⒈亦作“声跡”。⒉声望与事迹。引《后汉书·李法传》:“﹝李法﹞出为汝南太守,政有声迹。”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宋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淮。”《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明李东阳《武昌府学重修记》:“张公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⒊犹言音讯行踪。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分疏》:“宋人许昼,闽人黄遘,遘尝宰滑州卫南,与画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⒋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见“声迹”。引陈原《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网络解释声迹声迹,汉语词汇。

综合释义亦作“声跡”。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李法﹞出为汝南太守,政有声迹。”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跡也。”宋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淮。”《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跡不好者,仰御史臺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明李东阳《武昌府学重修记》:“张公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歷著声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犹言音讯行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分疏》:“宋人许昼,闽人黄遘,遘尝宰滑州卫南,与画声迹不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跡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繫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陈原《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见“声迹”。

网友释义声迹,汉语词汇。拼音:shēngjì注音:ㄕㄥㄐㄧˋ,出自《后汉书·李法传》,释义声望与事迹..犹言音讯行踪。.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

英语follow along behind sb.

汉语大词典亦作“声迹”。(1).声望与事迹。《后汉书·李法传》:“﹝李法﹞出为汝南太守,政有声迹。”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迹也。”宋文天祥《出真州》诗序:“予平生仕宦,声迹比比,不曾至淮。”《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除声迹不好者,仰御史台体察,虽未任满,许行奏代。”明李东阳《武昌府学重修记》:“张公以《春秋》举进士,绩学翰林,历著声迹。”《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边远见职有声迹者,使之内迁。”(2).犹言音讯行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恶分疏》:“宋人许昼,闽人黄遘,遘尝宰滑州卫南,与画声迹不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旦声迹彰露,亲庭罪责,将妾拘系于内,郎赶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却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3).指用录音机或语音学仪器记录下来的声音。陈原《社会语言学》9.1:“由于现代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发展,所有声迹或图像,都能很方便地录下来给人研究。”

声迹造句更多 >>

1.此刻,四季春楼下一如既往的貂蝉满座,热闹非凡,古怪的是楼上却冷清得很,悄无声迹,大家宁愿在楼下立等空位,亦不肯上楼就座。

2.下次再见,一定我已中年,人笑说:她始终不知,一次大意,便是永久的放弃,幸福的灵光,只一闪烁,便无声迹。敻虹

3.整家店子受到黑色的洗礼而变得分外诡异,好像这里就是落葬前夕的丧礼点,了无声迹地侵蚀内心那仅存点滴的冷静稳镇。(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4.整家店子受到黑色的洗礼而变得分外诡异,好像这里就是落葬前夕的丧礼点,了无声迹地侵蚀内心那仅存点滴的冷静稳镇。(查字典造句www.chazidian.com/zj-231656/)

5.整家店子受到黑色的洗礼而变得分外诡异,好像这里就是落葬前夕的丧礼点,了无声迹地侵蚀内心那仅存点滴的冷静稳镇。(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声迹造句)

字义分解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jì

[jì]

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血~。笔~。踪~。

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陈~。事~。史~。

3.形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声迹相关成语

声迹相关词语

关于声迹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声迹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神迹

下一个:圣迹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