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
【拼音】:èr jià
【注音】:ㄦˋㄐ一ㄚˋ
【结构】:二(独体结构)价(左右结构)
【繁体】:二價
词语解释亦作“二贾”。不同的价格。讨价与还价。二价[èrjià]⒈亦作“二贾”。不同的价格。讨价与还价。
引证解释⒈亦作“二贾”。⒉不同的价格。引《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颜师古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⒊讨价与还价。引汉王充《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寧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
网络解释二价二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èrjià,意思是不同的价格。
综合释义亦作“二贾”。不同的价格。《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颜师古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讨价与还价。汉王充《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寧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二价[èrjià]
网友释义èrjiàㄦˋㄐㄧㄚˋ二价(二价)亦作“二贾”。1.不同的价格。《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颜师古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2).讨价与还价。汉王充《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
汉语大词典亦作“二贾”。(1).不同的价格。《汉书·王莽传上》:“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颜师古注:“贾,音价。”《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2).讨价与还价。汉王充《论衡·是应》:“买物安肯不求贱?卖物安肯不求贵?有求贵贱之心,必有二价之语。”《南史·文学传·崔慰祖》:“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
英语diaddivalentdyadicbivalencebivalency
其他释义1.亦作'二贾'。2.不同的价格。3.讨价与还价。
1.整顿社会治安,可以使商人安心做生意,没有被偷抢之忧;提倡商业道德,必须货真价实,言无二价,对于外来人士,不但可以免受欺诈,更可以树立城市的形象。
2.据载,韩康是东汉时期一民间医生,字伯休,常采药名山,销售于长安,言不二价三十余年,因而有“韩康卖药,言不二价”之典故。
3.老北京的买卖地儿都标榜自己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4.就是打上价格牌,老板也不会冷冰冰地做到“言不二价”,顾客也不会“乖乖地”照价付账。
5.在计划经济时代,菜农是“米缸挂在屁股头”,菜农也供应粮票,俗称“二价粮”,就是比粮票贵一点点,比黑市粮便宜一点点,介乎居民的粮食和黑市粮食其中。
6.包装肉类生产者甚至用人工手段保持肉的粉红色。即使肉已变质,在包装中充入一氧化碳就能把肌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从而让肉变成红色。
7.不同二价阳离子因为其与细胞表面官能基键结常数不同,而造成不同的电泳迁移率的变化。
8.含碘润喉片不能与含有朱砂的六神丸同服,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会导致赤痢样的药物性肠炎。
9.含碘的华素片与含朱砂的六神丸同时服,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可导致药物性肠炎。
10.含碘润喉片不能与含有朱砂的六神丸同服,因朱砂中的二价汞能与碘结合,形成碘化汞类有毒汞盐沉淀,可致赤痢样的药物性肠炎。
读音:èr
[èr]
(1)(数)数目字:一~。
(2)(数)序数;表顺序:第~。
(3)(形)次等的:~把刀。
(4)(形)两样:不~价。
读音:jià,jiè,jie
[jià]
[ jià ]1. 商品所值的钱数:价钱。价格。涨价。调价。待价而沽。
2. 商品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的基础:价值。代价。
3. 化学名词:“原子价”。
[ jiè ]1. 旧时称派遣传递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走价驰书来诣”。
[ jie ]1. 〈方〉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不价。
2. 副词性词尾:震天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