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跷
【拼音】:tà qiāo
【注音】:ㄊㄚˋㄑ一ㄠ
【结构】:踏(左右结构)跷(左右结构)
【简体】:踏跷
【繁体】:踏蹺
词语解释1.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踏跷[tàqiāo]⒈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
基础解释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
引证解释⒈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引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抢金鸡者用此等人,上竿、打筋斗、踏蹺、打交辊、脱索。”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影》:“他如相扑、傀儡、讲史、演公案、打筋斗、踏蹺、弄椀、弄毬诸技,言之亦详。”
网络解释踏跷踏跷是汉语词汇,拼音ㄊㄚˋㄑㄧㄠ,出自《桥西杂记·影》。
综合释义踩高跷。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人物,踩在有踏脚装置的木棍上,边走边表演。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抢金鸡者用此等人,上竿、打筋斗、踏蹺、打交辊、脱索。”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影》:“他如相扑、傀儡、讲史、演公案、打筋斗、踏蹺、弄椀、弄毬诸技,言之亦详。”将双脚绑在棍上踏板藉以行走的民俗游艺。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也作「踏高蹻」。
网友释义踏跷是汉语词汇,拼音ㄊㄚˋㄑㄧㄠ,出自《桥西杂记·影》。
国语辞典将双脚绑在棍上踏板借以行走的民俗游艺。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也作「踏高?」。踏跷[tàqiāo]⒈将双脚绑在棍上踏板借以行走的民俗游艺。元·周密也作「踏高?」。引《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
辞典修订版将双脚绑在棍上踏板藉以行走的民俗游艺。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舞队》:「鼓板、踏跷、扑旗。」也作「踏高蹻」。
读音:tà,tā
[tà]
[ tà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 tā ]〔踏实〕同“塌实”
读音:qiāo
[qiāo]
(1)(动)抬起(腿);竖起(指头):~腿|~起拇指。
(2)(动)脚后跟抬起、脚尖着地:~脚。
(3)(名)高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