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驺
【拼音】:qī zōu
【注音】:ㄑ一ㄗㄡ
【结构】:七(独体结构)驺(左右结构)
【繁体】:七騶
词语解释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七驺[qīzōu]⒈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⒉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
基础解释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
引证解释⒈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引《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郑玄注:“七騶,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説者也。”説,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騶,则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为七,故为七騶。”唐李子卿《驾幸九成宫赋》:“七騶按队,千乘扈蹕。”《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騶;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⒉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引《宋史·蔡齐传》:“﹝齐﹞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齐始也。”
网络解释七驺七驺选自《礼记·月令》释义七个驾御车马
综合释义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郑玄注:“七騶,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説者也。”説,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騶,则六騶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騶为七,故为七騶。”唐李子卿《驾幸九成宫赋》:“七騶按队,千乘扈蹕。”《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騶;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宋史·蔡齐传》:“﹝齐﹞举进士第一……詔金吾给七騶,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騶,自齐始也。”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搆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
汉语大词典(1).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驺,咸驾。”郑玄注:“七驺,谓趣马,主为诸官驾说者也。”说,通“脱”。驾说,谓驾车、脱车。孔颖达疏引皇侃曰:“天子马有六种,种别有驺,则六驺也。又有揔主之人,并六驺为七,故为七驺。”唐李子卿《驾幸九成宫赋》:“七驺按队,千乘扈跸。”《花月痕》第二六回:“白旗秋载,驾《月令》之七驺;黄竹寒吟,乘风驰之八骏。”(2).古代官员出行时,在前头开道的七名骑卒。《宋史·蔡齐传》:“﹝齐﹞举进士第一……诏金吾给七驺,传呼以宠之。状元给驺,自齐始也。”
读音:qī
[qī]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zōu
[zōu]
(名)古代给贵族养马和掌管车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