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文学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文学

文学

【拼音】:wén xué

【注音】:ㄨㄣˊㄒㄩㄝˊ

【词性】:名词。

【结构】:文(独体结构)学(上下结构)

【简体】:文学

【繁体】:文學

解释

词语解释文学wénxué。(1)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2)学问。文学[wénxué]⒈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例文学之趣味。——蔡元培《图画》英literature;⒉学问。例胸中又没文学。英learning;knowledge;

基础解释(名)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如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创作。

引证解释⒈文章博学。孔门四科之一。参见“四科”。引《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刑昺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朱熹集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⒉指儒家学说。引《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⒊泛指文章经籍。引《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秦汉以来大小之篆章。”⒋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始皇既壮,絀不韦;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⒌学校,习儒之所。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夷星桥南岸道东。”⒍文才;才学。引《北史·魏收传》:“收从叔季景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收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德裕虽丞相子,文学过人。”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姚峴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⒎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引《史记·蒙恬列传》:“恬尝书狱典文学。”司马贞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⒏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参见“四科”。引《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⒐官名。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三国魏武帝置太子文学,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唐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之。晋及隋唐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⒑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引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郭沫若《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网络解释文学(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综合释义文章博学。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刑昺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朱熹集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四科”。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秦汉以来大小之篆章。”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始皇既壮,絀不韦;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学校,习儒之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夷星桥南岸道东。”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收从叔季景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收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德裕虽丞相子,文学过人。”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姚峴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恬尝书狱典文学。”司马贞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四科”。官名。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三国魏武帝置太子文学,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唐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之。晋及隋唐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郭沫若《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汉语大词典(1).文章博学。孔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刑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朱熹集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参见“四科”。(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馀旁及秦汉以来大小之篆章。”(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岩穴。”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始皇既壮,绌不韦;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5).学校,习儒之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夷星桥南岸道东。”(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收从叔季景有文学,历官著名,并在收前。”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德裕虽丞相子,文学过人。”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明谢肇浙《五杂俎·事部四》:“姚岘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恬尝书狱典文学。”司马贞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8).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四科”。(9).官名。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三国魏武帝置太子文学,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唐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宋以后废之。晋及隋唐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明清废。(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郭沫若《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国语辞典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文学[wénxué]⒈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⒉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引《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辞典修订版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着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职官名。汉时州郡及王国都设置。《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公孙弘传》:「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

辞典简编版广义泛指一切以文字记述传达思想的着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造句】自小他即对文学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喜爱。

英语literary viewnonfictionlocal literaturestudyArabicpornbelles-lettresliterary circle

法语littérature、belles-lettres

其他释义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文艺 文化 导读 文体

文学造句更多 >>

1.李白和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2.鲁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有谁不知呢?

3.爷爷是民间文学作家,经常下乡采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4.李清照的诗词,为我国古典文学园地增添了瑰丽的花朵。

5.张老师酷爱文学,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6.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7.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8.他和文学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

9.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10.对站在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字义分解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xué

[xué]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

文学相关成语

文学相关词语

关于文学的诗词更多 >>

解释包含文学的单词更多 >>

上一个:文选

下一个:文獻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