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军
【拼音】:wǔ jūn
【结构】:武(半包围结构)军(上下结构)
【繁体】:武軍
词语解释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军队;武力。武军[wǔjūn]⒈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军队;武力。
引证解释⒈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杜预注:“筑军营以彰武功。”⒉军队;武力。引《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陈琳《武军赋》:“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后汉书·隗嚣传》:“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网络解释武军(陕西省宝鸡市副市长)武军,男,汉族,1962年5月生,陕西户县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
网友释义武军,男,汉族,1962年5月生,陕西户县人,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0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曾任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汉语大词典(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杜预注:“筑军营以彰武功。”(2).军队;武力。《艺文类聚》卷五九引汉陈琳《武军赋》:“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后汉书·隗嚣传》:“有不从命,武军平之。”
其他释义1.古代战争中,战胜者为炫耀武功,收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垒。2.军队;武力。
1.尔朱兆仗着兵多将广挥军进击,神武军处死地之中,人人拼死奋战,大败尔朱兆军。
2.尽管淮西军的地盘已经被搜掠得差不多了,但是它北边的忠武军和宣武军,都在觊觎蔡州和颖州。
3.忠武军全军一万五千将士开拨,一万五千骑兵翻山越岭北上抗击鲜卑。
4.任武军在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他面带微笑,对着台下黑压压的记者挥手,记者们嘈杂混乱的声音响起,“任督察,请问您对占中怎么看?”。
5.于是时光倒流,他仿佛回到了南宋嘉熙年间,化身为刚由邵武军改调通判南剑守臣的宋慈,驻足在福建南剑州的黯淡滩头。
6.雷俊是谁,在拜月国是那种战神式的人物,他是拜月国开国元勋忠国公雷世兴的嫡孙,现在任正三品冠军大将军、龙武军大统领。
7.叶未然此刻也率军围拢上来,与孙舜武军将李祁所部团团围在垓心。
8.随即侬语素又挥师南下,突袭邵武军,杀节度使隋若泰,一时声威大震。
9.但兵微将寡士不能战的彰武军便完全不同了,折家军若真要动手的话,只怕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把高绍基手上这两千来人马收拾干净……
10.层层克扣,雁过拔毛,原本在全国范围内是最高军饷的定武军,所发到士兵手里的军饷虽然还是最高的,但跟朝廷拨下来的军饷却差的多。
读音:wǔ
[wǔ]
1.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2.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3.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
4.姓。
读音:jūn
[jūn]
(1)(名)军队:我~|陆~|八路~|解放~| 参~|裁~|生产大~|劳动后备~。
(2)(量)军队的编制单位;一军辖若干师:第一~|敌人的兵力估计有两个~。